一、中央決策規劃1
●毛澤東欣然為治淮工程題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周恩來在長江葛洲壩工程彙報會上意味深長地說:“20年我關心兩件事,一個上天,一個水利。這是關係人民生命的大事,我雖是外行,也要抓。”
●周總理在會上說:“淮河要蓄泄兼籌,三省共保,黨中央、毛主席已經決定成立治淮委員會,由曾山同誌負責”。
● 中央決策規劃
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
毛澤東緊急批示治理淮河
1950年6月至7月,河南與安徽交界處連降暴雨,淮河三河尖、任王段及王截溜、正陽關以上右岸全部漫決,正陽街上水深數尺。
為此,毛澤東與周恩來經過商議決定,派政務委員曾山趕赴受災地區視察。
毛澤東看了曾山在政務會議上的發言記錄後,他的腦海中全都是滔滔洪水和流離失所的災民,內心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味道!
安徽省負責人曾希聖幾乎每天都給中央發4個的特急電報,報告災情。
1951年8月1日,毛澤東又收到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致華東局、華東軍政委員會並轉中央的電報,詳細地報告了有關淮河決口造成的損失:
今年水勢之大,受災之慘,不僅重於去年,且為百年來所未有,淮北20個縣淮南沿岸7個縣均受淹,城市因受淹而遷徙者約23萬人。被淹田畝3100餘萬畝,占皖北全區二分之一強。全無收者2200百餘萬畝,房屋被衝倒或淹塌而已報告者80餘萬間,死499人……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墮水,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
這封電報讓毛澤東淚流滿麵。
毛澤東一生遇到這樣三種情況就常常流淚:一是看戲看到情節悲傷處,會被劇情感染,情不自禁地流淚;二是相處久的警衛員犧牲了,或親人、朋友離別,或是見到自己騎過的老馬死了,用久了的東西破損得不能再用了,會流淚;三就是見不得老百姓受苦受難,人民群眾饑寒困苦乞討流浪的場麵,會讓他流淚。
毛澤東看到“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的地方,不忍再看下去了!這時,他的眼前景物似乎化作了水急浪高的滔滔洪水,漸漸地漫過房屋,隻有大樹的樹冠還露在洪水的上麵。他似乎看見了一個中年婦女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坐在樹杈上哀號求生……
毛澤東終於又從幻化的思維中回到了現實來,他那滾動欲出的淚水再也控製不住了,滴在了這份電報上。接著,毛澤東拿起一支紅藍鉛筆,在“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的下邊,重重劃了兩道橫杠。
毛澤東畢竟是一代大政治家,很快進入了理性的思索。他按著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從曆史到現實、從曆代帝王得天下到失天下的層麵進行了審視和思考。
在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大禹治水是第一件無與倫比的偉業。一位外國學者曾說:“稱中國為河川之國,其意義不僅在於它有眾多的河流,而且在於因為對河川進行了治理而極大地影響了它的曆史。”
中國古代治水自禹之後,代代有傳人,在防洪、通航、灌溉等方麵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黃河大堤,始於東晉時代的荊江大堤,開創於東漢時期的江浙海塘,都是可與萬裏長城相媲美的偉大工程。
從春秋時期開始,經曆隋唐到元明清完成的京杭大運河,把西東走向的江、淮、河、漢通連了起來;秦始皇時期建成的廣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的水係,擴大了我國內河航運的範圍。
為解決幹旱問題,我國很早就修建了技術水平很高的灌溉工程。岷江上的都江堰,造就了著名的天府之國;黃河河套灌區,創造了塞外江南的奇跡。
但是,近代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後,水政荒廢,河流失修,不澇則旱,民不聊生。
在蔣介石執政的20多年中,由於水利長期失修,加上連年戰亂的破壞,尤其是像黃河花園口人為決堤,給人民造成的損失是十分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