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改革的決策1

●毛澤東說:“今年秋季,我們就要在約有三億一千萬人口這樣廣大的地區開始土地改革,推翻整個地主階級。”

●劉少奇說:“我們在今後土地改革中的總路線,應該是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製度,發展農業生產。”

●毛澤東說:“現在是要過土改一關,我希望我們大家都和過戰爭關一樣,也過得很好。”

● 土地改革的決策

共和國故事·改天換地

毛澤東提出開始土地改革

1950年6月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七屆三中全會。

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後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全會,會議由毛澤東主持。

在這次會上,毛澤東代表中央作《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書麵報告。他在報告中準確而又合理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然後強調,要獲得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需要3個條件:

1、土地改革的完成。2、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3、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

毛澤東在報告中,還特別提到對富農的政策問題。他說:

因為戰爭已經在大陸上基本結束……

因此,我們對待富農的政策應有所改變。即由征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利於早日恢複農村生產,又利於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保護小土地出租者。

6月6日,毛澤東又作了《不要四麵出擊》的講話,對土地改革的艱巨性作了充分估計。他說:

今年秋季,我們就要在約有三億一千萬人口這樣廣大的地區開始土地改革,推翻整個地主階級。

……

在比過去廣大得多的地區完成土地改革,這場鬥爭是很激烈的,是曆史上沒有過的。

就這樣,新中國的土地改革便成為年輕的人民共和國所麵臨的一個重大任務。

這正如毛澤東後來在《關於土地改革和財經工作》中指出:

這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繼軍事鬥爭以後的第二場決戰。

毛澤東對於即將舉行的新中國土地改革運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顯然十分迫切地希望在新解放區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新土地改革,使新解放區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從而有力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早日改變新中國農村貧窮落後的麵貌。

年過八旬的退休老幹部張進春,他曾有幸經曆過那場轟轟烈烈的新中國土地改革運動,他至今依舊對那段光輝歲月刻骨銘心。張進春老人十分激動地回憶說:

當時,領到土地證的農民,大家是相互訴說,有的人家是抱在一起高興得哭,有的人家到他們祖宗牌位前焚香跪地訴說。許多人家拿出破盆破鍋當鑼鼓,到他們分得的田間地頭敲打著,是又唱又跳。還有的人家拿出紅布做成旗子,插到他們分得的地裏,說是他們勝利了。有的人家還到分得的田地裏豎一塊牌子,寫上他們的名字。還有的人家在分得的田地邊搭上一個窩棚,晚上在窩棚裏睡,守著他們分得的田地,說是怕地主又搶去或被人偷走了。

……

許多農民頭天分得土地,第二天雞還沒叫就下地幹活了。他們把泥土翻了又翻,捏了又捏,簡直就像繡花一樣地侍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