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的封麵設計,有它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它與書的內容、性質,風格相協調一致,從而形成一部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完美的書,達到使讀者“一見鍾情”的藝術效果。
陝西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由劉亞洲、李大維著的《中國心·回歸者的心聲》一書的封麵設計,莊重大方,耐人尋味。該書的兩篇作品,從不同的角度真實形象地反映了李大維在台灣的社會生涯,駕機起義投向祖國懷抱的前前後後和回歸的心聲,感情深沉,動人心弦。封麵作者王藝光同誌緊緊扣住了這一特定的題材,以熟練的筆調,運用簡潔而平易的藝術語言,表達了深邃的意境。封麵上蔚藍的底色,正是隔開海峽兩岸的一片深情的大海,給人一種遼闊無垠、水天一色的直觀感受,如果說這還停止在一種寧謐的境界。那麼,作者又獨具匠心,添上幾筆淡淡的洶湧翻騰的浪花,這浪花湧起了回歸者的心潮。畫麵正中,一隻矯健的雄鷹正貼著母親的胸脯,展翅飛翔。天空衝起幾縷白色的氣浪,象征回歸者用心聲呼喚著祖國母親,而遠方那破曉的光點,正是母親盼兒歸來的殷切的眼睛。整幅畫麵情景交融,色調對比明快,靜中有動,把讀者帶進詩情畫意境界之中,引起讀者的聯想和共鳴。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心願,躍然紙上!
王藝光同誌30多年來一直從事書籍裝幀藝術工作,在他孜孜不倦地努力下,近年來已有《簡愛》、《西亞風情》等14種書籍獲得全國和地區裝幀藝術優秀獎。祝願王藝光同誌更上一層樓,在裝幀藝術這塊園地上開出更鮮豔、更美麗的花朵!
《托翁軼影》譯序(摘)
當我們從卷帙浩繁的列夫·托爾斯泰的巨著中認識了這位名作家、大思想家和熱情的社會活動家的宏觀世界之後,捧讀這本著力展示托翁的微觀世界的回憶錄,不禁令人耳目一新。
這裏沒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的馳騁藝苑的藝術家英姿,也沒有托爾斯泰主義創始人侃侃說教的哲人風貌。這裏隻有家庭餐桌旁的長者、文藝沙龍中的智者、俄羅斯大森林的探勝者和莊園曲徑的迷路者的一幅幅生活即景。我們看到,他為了不受一碗燕麥的誘惑,如此認真地同自己貪食作鬥爭;為了滿足好奇心,竟略施小技,想方設法偷爬那架危險的禁梯。他以八旬高齡成功地扮演了風流舞伴的角色;作為聞名遐邇的藝術家和莊園主,竟又興致勃勃地去鑽狗洞。他可以因一段醉人的樂曲或一首美妙的詩歌感動得失聲痛哭;也可以在一張“折磨蒼蠅”的沾蠅紙前勃然大怒。麵對有喪生危險的驚車事件,他可以臨危而泰然;而麵對一個朝他跪下求援的老農,卻又變得手足無措,竟至於自己也朝對方跪了下去……這些沾滿生活的朝露,洋溢著生活情趣的斑斕畫麵,是何等的罕見啊!
誠然,作者並沒有忘記表現托翁創造的天才和思想的睿智,但那一無例外仍然是通過一幅幅生活即景式的素描展現出來的。他由一簇犁下逃生的牛蒡草萌生了創作《哈吉穆拉特》的最初靈感,又從對一隻烏鴉的觀察中悟出了“人人均有翅膀,人人都應高翔”的人生哲理。他寫作進入亢奮狀態,踱步思考時撞到箱子上碰痛了膝蓋,還笑嘻嘻地吟詩自嘲;離家出走後,棲身於修道院客棧,沉溺於無法解脫的痛苦之中,還一如既往,字斟句酌地推敲論文,並在寫有“肥皂”、“咖啡”、“指甲刷”之類從家裏寄來的物品清單底下一連記下了四個創作的新題材……正是這些貌似瑣細的“身邊小事”,築成了通往這位藝術巨匠微觀世界的橋梁。
正如托爾斯泰是一位個性特征極強的藝術家一樣,這本關於他的《軼影》,也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文藝回憶錄。首先,全書由52篇長短不一、體例不同的特寫或隨筆組成。它與其說是一本完整的回憶錄,毋寧說是一塊塊五彩“積木”拚成的特寫集。那一塊塊“積木”猶如一顆顆彩珠,一旦串聯起來,成為雖“鬆”而不“散”的有機整體。它以托翁生活事件的年代順序為經,以微觀世界的各個組成部分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順序為緯,把這位“偉人”的生平那複雜微妙、撲朔迷離的微觀世界展現得有條不紊,渾然一體,使讀者透過這麵多棱鏡,對托翁了解得更加完整、明晰、透辟。其次,既是回憶錄,除了被回憶者的形象外,自然也少不了回憶者本人的形象。一方麵它是作者“從近處”對托翁微觀世界進行細密觀察的產物,同時作者又不滿足於攝影師般地再現生活的結果,而是力圖將托翁的各種“剪影”在作者心靈屏幕上折射出明晰而生動的影像。不僅作者本人親睹、親曆的種種事件往往蒙上一層主觀色調和濃鬱的感情色彩,即便是旁人轉述的材料,也盡量將自己的情緒、感受、思索有機地融於其中。作者寫時總不忘傳之以情,動之以情,使這本回憶錄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第三,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這些特寫和隨筆並不是事件發生之後立即撰寫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甚至相隔很長一段時間後才動筆的。這樣,作者便有可能選擇一個最佳距離,將“睜大眼睛”觀察得來的各種素材,再“眯起眼睛”重新加以審視、思考和組合。這就使得作品既具有從近處觀察的優勢,又沒有視點太低、視野狹窄的局限;不僅風趣橫生,可讀性強,而且有相當高的資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特別是由於它首次披露了某些珍貴的、其他人無法提供的第一手資料,更使這本書深為托爾斯泰的各類研究者所矚目。
right——薦報告文學集《深沉的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在祖國深厚的黃土地上異軍崛起,它以嶄新的姿態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昂首挺進,顯示了不可逆轉的強大生命力。任何人都會深切地感到:它不僅開創了一條農民脫貧致富的廣闊道路,而且使中國農民的傳統文化、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都出現了引人注目的新的巨大變化。正是這種異常的豐富生活和各色形態,激發了作者吳樹民寫作的極大熱情,經過不到兩年的辛勤筆耕,奉獻出十多篇反映現實生活的報告文學,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曆史畫卷。《深沉的愛》描繪了中國食品機械技術開發中心美樂公司郭建民開拓者的雄姿和改革家的氣魄。高小畢業的農民的兒子,在60年代就辦起了鄉鎮企業,但在“左”的錯誤思想影響下,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打擊、挫折,使他吃盡了苦頭,生命的船在風浪中顛簸著、掙紮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才給他指明了航向,鼓起了他生命的風帆。在新的曆史時期,他以關中農民的聰明智慧和傑出的才幹,團結帶領夥伴,大膽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的陳規舊習,引進新技術,重視知識,愛惜人才,群策群力,在市場競爭的激流中,不斷開拓進取,終於脫穎而出,使小小的美樂公司聞名全國,鄉親們無不誇讚郭建民他們:“走了千山萬水,吃了千辛萬苦,美了千家萬戶。”郭建民被評為全國十個“最佳農民企業家”之一,受到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作者以濃墨重彩之筆,為讀者描繪出一批關中人傑。《大雁落腳的地方》、《帆,從溫熱的土地上升起》、《紅星,在華嶽山麓閃耀》、《蓼花糖軼事》等等,都從不同的方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深刻地反映了風姿各異的當代開拓者和企業家的偉岸風貌。他們那種勇於開拓的堅強意誌,那種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那種艱苦拚搏的進取精神以及他們輝煌燦爛的不朽業績,無不感染著你、打動著你,使你對中國美好的明天充滿了喜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