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2 / 2)

不私親故

公元501年,北魏大將軍源懷,一直憤恨貪贓枉法的人。他有個親戚叫於祚,是北方沃野的鎮將。於祚仗著他侄女是當今皇上的皇後,仗著他弟弟於勁把持朝政,有恃無恐,置國法子於不顧,公然縱容自己的官兵敲詐、勒索、搶劫老百姓,他自己則公開貪贓受賄,中飽私囊,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有一次,源懷奉旨去巡察北部邊疆重鎮。這個消息很快傳到於祚耳朵裏,他知道源懷的為人,心裏不安起來,可是又一想:“我是當今天子的姻親,誰敢把我怎麼樣?再說源懷他難道不給親戚一點情麵嗎?人情大於王法。我盛情歡迎他一番,送他一些重禮,也許能逃脫這一場災禍。”於是,於祚率領八百官員,叫人抬著美酒,浩浩蕩蕩,遠迎源懷進城。源懷看見這種鋪張奢侈的派頭,又望著麵黃肌瘦、衣不蔽體的老百姓,心中實在難以忍受。他暗暗罵道:“狗貪官,可鄙可憎,與你們同伍而行,豈不令人羞恥?”一夥笑嘻嘻地迎上前來,向源懷打拱作揖,於祚“親戚長,親戚短”說個不停,源懷氣得滿麵鐵青,一言不發,對於祚睬也不睬一眼,就徑自勒馬前行。

源懷一到沃野,經過對於祚貪贓枉法惡跡的審理,立即召來全體官員,宣布了於祚的罪行,將他革職罷官,並押送京城嚴辦。源懷不私親故的事跡,很快傳遍了沃野大地,為人們所稱頌。

法不庇親

春秋時候,楚國的最高軍政長官令尹,叫子文,為官廉潔奉公,受到人們的尊敬。楚成王給他優厚的俸祿,他不肯接受,說:“現在老百姓都很窮,我怎麼能把東西拿來充實我的庫房呢?”

這一天,子文下朝,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京城裏一夥人在議論著什麼。當他的車子走到人們跟前,那些人都閉上了嘴巴,用奇怪的目光看著他。他很不自在,心裏暗想,人們議論的事情一定和他有關係。回到家,子文飯也顧不得吃,就問家裏人,外邊出了什麼事。

原來,子文家族中有一個人犯了法,被掌管司法的廷理抓了起來。這件事轟動全城,不少人到廷理衙門口看熱鬧。後來,廷理一審問,才知道被抓的是子文家的人,就把他釋放了,老百姓紛紛議論的就是這件事。

子文立即讓人把廷理找來。廷理來到後,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心想,一定是令尹子文為了白天發生的事要向我道謝呢。不料,子文嚴肅地對他說:“我是一國的令尹,處於高位,更應給人們做出表率。一般的老百姓犯法而不能免刑,我家裏的人觸犯了國法,你就徇私釋放,在全國人民麵前,我不就成了圖謀私利的小人了嗎?這樣不義地活著,那還不如死掉!”說著,就讓人把那個違犯國法的家裏人抓來,送到廷理麵前,說:“如果你不依法給他應得的懲罰,我還有什麼臉再活著!”廷理聽了子文這番義正辭嚴的話,十分羞愧。第二天,便按照法律處理了這個犯法的人。老百姓聽了這個消息,無不拍手稱快,高興地說:“要是當官的都像令尹子文這樣辦事公道、執法無私,我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不辱使命

宋代錢勰奉命到高麗進行外事活動,高麗國王要送給他禮物,他堅決婉言謝絕。當錢勰在回國的途中,高麗王又派遣兩個官吏攜帶金銀四千兩趕上錢勰,央求他收下。錢勰說:“我在貴國都城已經反複講過了,不收禮物,為什麼還要送呢?”兩位官吏哀求說:“我們國王有命令,如果您不收下這些禮物,就要處死我們倆!”錢勰就耐心地講了不收禮物的道理,兩位官吏十分敬佩錢勰廉潔奉公的品行,終於回去了。

古往今來,都有個與外國打交道的問題。如果是彼此平等地互贈禮物,一律繳公,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假公濟私,為貪求洋貨或時髦品而不惜出賣靈魂,坑害國家,喪失國格、人格,則不但有辱使命,而且有損於國體和民族尊嚴,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