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初期介紹(3 / 3)

1920年李大釗親自非全文翻譯了《共產黨宣言》。他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包括其中的政治經濟學進行了科學評價。他提出:現在正是社會主義經濟學改造世界的新紀元,而馬克思是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鼻祖。評述了近代經濟學各學派的觀點和地位,揭露了資本帝國主義經濟上的掠奪性,並闡述了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特征,提出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篇文章還介紹了《資本論》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如勞動價值論、餘工價值說(剩餘價值論)、生產價格論、資本集中與壟斷理論等。1922年,李大釗還撰寫了《馬克思經濟學說》一文,簡要論述了馬克思的主要經濟理論。

陳獨秀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方麵的作用也應肯定。1922年,他發表的《馬克思學說》和《社會主義批評》兩篇論文,闡述了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曆史趨勢。他稱讚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主編《新青年》,推動新文化啟蒙運動,掀起五四運動,在革命實踐鬥爭中,總是把文化與政治、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宣傳革命主張、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共“一大”通過的黨綱是:“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製,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基本上是按照馬恩《共產黨宣言》關於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最先進國家幾乎都可采取的措施”。1915年在創辦《新青年》時他的民主思想更明確、堅定、係統形成了。這就是他大力宣傳“德先生”、“賽先生”,揭示民主與科學大旗的曆史時代背景和他的思想發展脈絡。

陳望道在1920年首先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他在1920年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他所譯的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就收藏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檔案館,這是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誌,《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福音書。這兩部偉大著作中文全譯本的出版與發行,都恰逢中華民族危機轉折的關頭。《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出版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前夜,即1920年春。陳望道早年在日本留學時研讀過社會主義理論,回國後積極參加進步思想宣傳活動。1920年初,他開始秘密翻譯《共產黨宣言》。他躲在一間破舊的柴草棚裏,除了要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還要防備敵人的襲擊。他用了三個多月時間譯完本書。《共產黨宣言》中譯單行本第一版印刷1000本,很快贈售一空。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社會主義研究社又於9月出版了第二版。在不到兩個月內,《共產黨宣言》連續印刷兩次,這在馬克思著作的出版史上是罕見的。

在這一時期,還有很多共產黨人和理論家都積極投身到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如沈澤民,1921年譯列寧的《討論進行計劃書》和《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等書。沈雁冰,筆名茅盾,1920年翻譯《共產黨的出發點》、《美國共產黨宣言》及《國家與革命》等。李達從1921年起至1933年,翻譯《唯物史觀解說》、《哥達綱領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等馬克思主義著作35種,達200餘萬字。張聞天摘譯《共產黨宣言》及全譯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等。瞿秋白譯介了《費爾巴哈論》及《列寧論托爾斯泰》等大批馬克思主義學說著作。惲代英譯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上海《東方雜誌》第17卷第19、20號)等其他馬克思主義著作。

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接受、學習並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在這一時期首先接觸了《共產黨宣言》,對如此求之若渴的經典著作反複閱讀,深加思考。在逐漸研讀了多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後,思想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從理論上和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而且也“從此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隨後,他回到湖南並領導了自治運動。

周恩來20世紀20年代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學說上也起過積極作用。1920年,他在天津被捕,他在獄中開辦講演會,係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餘工餘值說(剩餘價值論)”以及“資本集中說”等。

早在20年代初,鄧小平就開始發表文章了,在他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參與編輯的《赤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刊物)上,他就發表過短評。回國後,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他主編的《紅星》(紅軍總政治部機關報)上發表了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