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用教學評價使小學語文課堂多姿多彩(1 / 2)

巧用教學評價使小學語文課堂多姿多彩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杜小麗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學校教研活動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也是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關注的是教師的課堂表現,但是隨著課改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評價體係,善於運用適當的評價手段,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

在新的課改理念中,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主張以學論教、以教促學,充分體現以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效。那麼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當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呢?這無疑對教師專業的成長和學生的發展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現存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雖然經曆了好多次評價方法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教師過分強調語文課程甄別與選拔而忽視了課堂改進與對學生的激勵;過分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過於看重學生成績而忽視了語文學習評價過程本身的意義;學習評價方式、工具、主體單一,忽視語文綜合素質和學生發展的評價;評價形式過於單調、呆板、評價方式脫離教學內容、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激勵、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等。上述問題的出現表明現行的評價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實施,也不能科學、公正、公平、全麵、準確地促進課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對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會作出各種回答,這時教師需要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示、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擴展思維。

二、如何科學地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除了要求學生具備語文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必須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使他們具有豐富的情感、良好的意誌品質、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著手,倡導親身體驗、親身實踐、親身參與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樹立以評價促發展的新思想。課堂教學評價主要采用正麵激勵,要麵向全體,具有係統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除此之外,還要有技巧,體現出發展性原則。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堂好的語文課,教師首先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基礎知識的形成過程,啟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這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了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除此之外,還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衝突,為學習新知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小組活動和交流交流討論,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學習語文的方法。對於這一過程,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教師決不要去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決不要替他做;凡是學生自己會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教師決不代他講。此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並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學習的情感,是否有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是否有良好的語文意識,是否能用創新方法解決問題,是否能與同學開展合作與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