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交部宣布成立1

●周恩來說:“外交工作有兩個方麵,一麵是聯合,一麵是鬥爭……外交無小事,切不可掉以輕心。”

●周恩來嚴肅地說:“我今天告訴你們,在我當外交部長的時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樓,也不許增添更多的房子和辦公用具。”

●周恩來緩緩坐下,和藹地說:“今天在座的有的第一次見麵,我們先認識認識,好嗎?”

● 外交部宣布成立

共和國故事·開國外交

周恩來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開國大典正式開始之前,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周恩來等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及全體委員,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莊嚴宣布就職。

在這次曆史性會議上,中央人民政府在任命各部部長以前,首先任命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兼任外交部部長。

10月1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裏,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次會議在毛澤東主持下召開。

會議討論通過了政務院及其所屬各委員會、各部、會、院、署、行的負責人,同時通過任命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署和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等負責人員,並正式宣布了各機構及委任名單。

在這次會議上,宣布政務院除了下設會、院、署、行,主持各部門的國家行政事宜外,還同時決定,政務院下設外交部,並正式宣布由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兼外交部長。

這次會議還任命原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部長王稼祥、原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原上海軍事管製委員會外僑事務處處長章漢夫任外交部副部長。

學識淵博、氣質儒雅的周恩來被任命為新中國首任外交部長,可謂眾望所歸。

那還是在新中國誕生以前,當時駐重慶、南京大使館工作長達15年之久的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費德林博士在抗戰時期,他就為未來的新中國“物色”了外交部長。這位19世紀30年代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學院中國係的著名漢學家,曾在當時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很認真地對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說:“未來中共取得政權,您將是外交部長的最佳人選。”

溫文爾雅的周恩來謙和地笑著回答說:“不敢當,不敢當。”

在新中國誕生後不久,來北京出任蘇聯大使館文化參讚的費德林在一次宴會上麵有愧色地向周恩來表示自己真誠的歉意:“請原諒我低估了您的才能,您不僅是最好的外交部長,而且也是最好的總理……”

周恩來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級外交大師,這一點連毛澤東也稱讚說:“周恩來在大的國際活動方麵比我強,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矛盾。”

毛澤東認為,周恩來是理所當然的新中國外交部長人選。

早在建國前,周恩來就確定了新中國外交工作的方針和原則。

1949年2月,周恩來親自起草外交工作指示,毛澤東審定並發出了該指示:

大中城市解放以後,我們將不承認這些國家在舊中國的代表是正式的外交人員。

在原則上,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

總之,在外交工作方麵,我們對於原則性與靈活性應掌握得很恰當,方能站穩立場,靈活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