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試題 ( 一)
一、單選題
1. 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時代特征是 ( )
A。 和平與發展
B。 戰爭與革命
C。 反對法西斯
D。 民族解放運動
2.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 )
A。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社會主義的本質
C。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D。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3. 中共十六大新確立並寫入黨章的指導思想是 ( )
A。 馬克思列寧主義
B。 毛澤東思想
C。 鄧小平理論
D。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4. 貫徹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關鍵在堅持 ( )
A。 與時俱進
B。 黨的先進性
C。 執政為民
D。 四項基本原則
5.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題是 ( )
A。 深化改革
B。 保持黨的先進性
C。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 推進發展
6. 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 ( )
A。 非國有化
B。 私有化
C。 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D。 實行計劃經濟
7.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必須以 ( )
A。 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B。 科學技術為中心
C。 加快經濟增長速度為中心
D。 保護環境為中心
8. 鄧小平提出 “一國兩製” 構想, 最初是為了解決 ( )
A。 台灣問題
B。 香港問題
C。 港澳問題
D。 西藏問題
9. 決定所有製結構的是 ( )
A。 上層建築
B。 生產力發展的狀況
C。 生產關係的性質
D。 意識形態
10. 市場機製中的核心機製是 ( )
A。 供求機製
B。 競爭機製
C。 價格機製
D。 商品機製
11. 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而言, 資源總是 ( )
A。 能夠不斷地製造出來
B。 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
C。 表現出數量上的穩定性
D。 非常豐富的
12. 當今世界局勢發展的方向是 ( )
A。 三極化
B。 兩極化
C。 多極化
D。 單極化
13. 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性質是 ( )
A。 宗教信仰不同
B。 階級矛盾不同
C。 曆史不同
D。 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人民內部矛盾
1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勞分配是 ( )
A。 惟一的分配形式
B。 公有製經濟惟一的分配形式
C。 占主體地位的分配形式
D。 以每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為尺度來進行分配的
15.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 ( )
A。 政權組織形式
B。 執法組織形式
C。 司法組織形式
D。 行政組織形式16.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引導人們培養的利益觀是 ( )
A。 個人利益第一
B。 國家利益第一
C。 必要時, 國家利益服從公民個人利益
D。 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
17. 把 “鄧小平理論” 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是 ( )
A。 1987 年黨的十三大
B。 1992 年黨的十四大
C。 1998 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
D。 1997 年黨的十五大
18.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 從根本上說, 是 ( )
A。 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的必然結果
B。 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決定的
C。 生產社會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D。 世界各國人民發展友好關係的必然結果
19. 舊中國中華民族麵臨的兩大曆史任務是 ( )
A。 發展經濟與發展教育
B。 爭取和平與發展生產
C。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D。 發展農業生產與發展國防工業
20. 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 ( )
A。 知識分子
B。 農民階級
C。 工人階級
D。 工人、農民、解放軍和知識分子
21. 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特征是 ( )
A。 和平與發展
B。 戰爭與革命
C。 社會主義建設
D。 第三世界興起
22. 市場經濟是 ( )
A。 資本主義特有的
B。 社會生產的最終形式
C。 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
D。 人類社會永遠存在的
23. 對 “實事求是” 首先作出馬克思主義的解釋, 並把它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是 ( )
A。 李大釗
B。 毛澤東
C。 鄧小平
D。 江澤民
24. 將 “鄧小平理論” 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 ( )
A。 1999 年九屆人大三次會議
B。 黨的十三大
C。 黨的十四大
D。 黨的十五大
25.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中 “解放生產力, 發展生產力” 指的是 ( )
A。 生產關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