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標誌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4) 香港回歸對解決澳門、台灣問題具有率先示範的作用。( 5) 香港回歸作為 “一國兩製” 構想的成功實踐, 將永遠彪炳史冊。
五、
1. 答: (1) “一國兩製” 的基礎是一個中國。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港、澳、台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隻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2) “一國兩製” 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大陸是中國的主體, 實行社會主義, 在這個前提下, 可以允許在自己身邊, 在小地區和小範圍內實行資本主義。
(3) 實行 “一國兩製”。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大陸地區堅持社會主義製度, 港、澳、台則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兩種製度長期共存, 和平共處, 相互支援, 共同發展。
(4) 保證港、澳、台的高度自治和繁榮穩定。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 依憲法規定在港、澳、台設置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除在外交和國防方麵服從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權力。如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實行獨立的財政預算, 中央政府不征稅; 中央政府不幹預特別行政區的內部事務, 不幹預特別行政區人民的各種合法權益; 外國人和僑胞的私人財產等, 均予以法律保護; 台灣特別行政區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5) 實行 “一國兩製” 長期不變的方針。在一個中國內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和資本主義製度長期共存, 和平共處, 共同發展, 至少50 年不變。這是穩定港、澳、台地區人心, 保持港、澳、台地區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的需要, 是為了21 世紀50 年內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需要。2. 答: “一國兩製” 的理論意義為: ( 1) 一國兩製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過去,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 在一個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內部, 隻能存在社會主義一種製度, 而不能實行與社會主義相對立的資本主義製度。現在, 根據 “一國兩製”的構想, 在國家主體地區實行社會主義製度, 在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製度, 將這兩種製度統一於一個國家之內, 既實現國家的統一, 又不損害社會主義製度。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發展。( 2) “一國兩製” 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實行 “一國兩製” 增加了統一戰線理論的新內容, 擴大了統一戰線的範圍, 開辟了統一戰線的新領域。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是愛國, 根本目的是統一祖國。這樣就使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愛國主義性質更加鮮明, 統一戰線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新的統戰對象不斷增多。 ( 3)
“一國兩製” 是對和平共處原則的靈活運用和發展。“一國兩製” 的提出, 是將和平共處原則運用於一個國家內部實行不同製度地區之間, 因此是對和平共處原則的靈活運用和發展。鄧小平同誌指出, 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
“一國兩製” 的實踐意義為: (1) “一國兩製” 開辟了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新的曆史進程。“一國兩製” 體現了照顧曆史和現實可能的靈活性, 它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選擇, 它功於人民, 益於人民。( 2) “一國兩製” 有利於大陸和港、澳、台地區經濟的發展。祖國統一後, 大陸可以把特別行政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 引進外資, 學習資本主義的優秀文化成果, 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行政區可以充分利用大陸廣闊的市場和資源, 更好地發展自己, 同時為大陸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3) “一國兩製”為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新思路。解決國際爭端, 要根據新情況、新問題, 提出新辦法。我國政府用 “一國兩製” 解決港、澳、台問題的事實表明, “一國兩製” 不僅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好辦法, 也為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