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直樸士馴良,
文學詞章各擅場。
樂善性生好施予,
名成藝術亦專長。
既能從文,同時也能經商,即“亦儒亦商”的現象自古就有。
洞庭商幫就是蘇幫中“亦儒亦商”的佼佼者。由於洞庭兩山處於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自然環境鍾靈毓秀,洞庭人也因此被賦予了靈秀之氣。當時洞庭兩山是明清兩代文化交流最頻繁之地,這裏共出了兩名狀元、一名探花、兩名解元、進士。至於舉人和秀才就更是不計其數。區區一小島,中舉者卻如此之多,令人驚歎。但是我們不能不說,倘若小小的洞庭魚米之鄉沒有如此雄厚的經濟做後盾,是不會有這麼多人能夠一心一意讀聖賢書、金榜題名的。在眾多洞庭商人中葉達就是個既能行商作賈亦能舞文弄墨的主兒。
葉達是清乾隆年間人,家住洞庭西山東南山麓。這裏溫暖宜人,各村都花團錦簇一望無垠。這樣的美景自然引來一些文人,他們有的在太湖觀景泛舟、吟詩作畫,有的攀越西山,賞月觀日出。葉達就是在這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長大的。他生性聰穎,過目不忘,精通諸子百家,尤其喜歡詩詞歌賦。少時的葉達性情豪爽倜儻,他經常去縹緲峰、天王寺、龍君宮等勝跡遊玩,並借景吟詩、引吭高歌。
由於洞庭一帶視經商為習俗。所以葉達也受習染,成了商人。他剛開始是將盛澤鎮的各色綢緞販運到上海、青溪,後來他又走出家鄉經商於南洋,在不斷地積累中,最終成為家財萬貫的富商大賈。
葉達本是文人,發財後他攜巨資回到風光優美的老家,在住宅旁布置泉石、栽培花木,將自己家中環境打造的清新脫俗。他夫人楊梅,不但頗具姿色而且人也很聰慧,除了能作詩詞還會彈琴吟唱。兩人都很好客,久而久之,他家儼然成了洞庭文人聚會的沙龍。當地官紳為附庸風雅,以到他家做客為榮。
橫涇有個無聊文人,叫楊東。此人是個才疏學淺卻自以為是反而賣弄文才的人,因此在文化圈子裏很不受歡迎。再說他生性虛偽貪婪,喜歡巴結權貴,讓真正的文人們都很鄙視他。
楊東早聞西山富儒葉達的大名,聽說他那裏文人、官紳薈萃又有珍饈美味、俏麗佳人,到了夜晚還可泛舟太湖,觀賞沿岸美景,是何等地妙哉!他欣羨異常,恨不能插翅飛去西山,隻因無人引薦,一直不好意思貿然造次。有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原來到西山並不需要什麼人引薦,葉達夫婦生性豪爽,隻要是文人墨客,不管來自何方,他們都會敞開大門歡迎的。楊東大喜,決定前去拜訪。
到了一看,葉達家果然是朱門大戶:泉水假山、花園小徑、畫棟雕梁。楊東當初鄙夷經商,覺得銅臭會汙染他身上的儒雅,現在看見葉達這般光景,又暗暗欣羨,後悔當初沒去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