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羊脂玉杯 妙手春回絕唱(1 / 1)

羊脂白玉變色龍,

爾追我趕何匆匆;

酒幹杯盡浮雲散,

水月鏡花一場空。

在明朝萬曆年間,蘇州有個琢玉的能工巧匠,姓陸名子岡。此人不但擅長吟詩作畫,還頗有文學功底,所以他製作的玉器妙不可言,遠近聞名。陸子岡秉性孤傲,一直看不慣豪紳顯貴的奢靡驕橫。所以每當這些人有求於他時,他總會巧妙地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這一年,蘇州有個很會巴結上司的縣官,打聽到京城裏有個權貴要做壽,便一心想弄樣寶貝去拍拍馬屁。好不容易讓他找到了一隻羊脂白玉的九龍杯,人稱“三奇玉杯”。啥叫“三奇”?一奇是玉杯上雕的九條白龍的眼睛裏會射出十八道光;二奇是龍的顏色會變化無窮,玉杯裏盛啥顏色的酒龍就會變啥顏色;三奇是酒杯一轉,這九條龍就會互相追逐飛騰。縣官讓聽差的將玉杯洗洗幹淨。不料聽差的一不小心,把玉杯上的一條翹起的龍尾巴碰斷了。縣官老爺勃然大怒,當即就把聽差的押進大牢治了重罪。聽差的老婆得知丈夫闖了這樣的大禍,急得在家裏日夜痛哭。這天,正巧陸子岡路過她家門口,聽見有人哭得如此撕心裂肺,就上前打聽出了何事。一打聽才知道是為了一隻玉杯的事。他十分同情聽差一家的遭遇,恨透了這個狠心的昏官。他想了想,便直奔縣衙去了。陸子岡來到縣衙,見到了知縣就開口要他把玉杯拿出來看看,願意設法修補。縣官早就仰慕陸子岡的大名,平時請也請不到他,今天他竟會自動找上門來,高興得不得了。於是趕緊把陸子岡請到內堂,將玉杯交給了他。陸子岡接過玉杯,讚歎道:“哎呀!這真是一塊稀世美玉雕成的精品啊。難得!難得!”縣官忙接嘴說:“是呀,這麼好的寶貝,恐怕皇宮裏也少見呢。”陸子岡故意皺皺眉頭話鋒一轉說:“這杯子雕得雖巧,隻可惜有兩大破綻!”縣官一聽,急忙問陸子岡:“先生,你是何意啊?”陸子岡指著玉杯說:“你看這杯子上不雕雲頭下不刻波浪,就看不出龍是天上飛還是在海裏騰。再說,龍代表真命天子,如今這玉杯的蛟龍雕得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海……而且這玉杯上雕刻的九龍逐珠,那最後一條龍的尾巴又斷了,這樣的東西怎麼能拿得出手呢?”那縣官急得麵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說:“唉,這麼好的寶貝,被那奴才碰壞了,可惜呀可惜!”陸子岡搖搖頭:“大人這麼說有誰相信?這樣貴重的寶貝,卻叫手下人去洗,人家隻會說是大人自己弄壞的,想嫁禍於人!為今之計,還是趕快想辦法把杯子修複好,免得傳揚出去對大人不利。”縣官尷尬地笑笑說:“是啊,那就請師傅動手修補吧!”陸子岡說:“修補並不難,還得請大人先把聽差放了”。縣官覺得有道理,當場就命人把聽差放出了大牢。

陸子岡把這個九龍玉杯帶回家去修補。他在斷掉的龍尾巴四周雕了一片雲頭,這樣就把龍尾遮住了,看上去好像這龍剛從雲堆裏竄出來,反而比原先更加活靈活現。他不但補雕了雲頭,還刻上了浪花。這樣連本來有的兩大破綻也都彌補好了。陸子岡把修好的玉杯送到了縣官那裏,縣官接過一看,連連讚歎道:“妙手!妙手!先生真是高人哪!”

陸子岡走後,知縣在玉杯裏注滿了水,打算親自洗洗幹淨。突然,他在水中望見杯底有彎彎曲曲的痕跡,細細辨認,原來寫的就是我們在前麵看到的那首通俗易懂的打油小詩,頓時縣官羞得滿麵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