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商智巧籌劃製度新創
有首《京都竹枝詞》描繪京師做生意的山西人注重製度安排是:
借債商量折扣間,
新番轉票舊當刪。
憑他隨任山西老,
成例猶遵三不還。
這是因為當時京城開莊放債的大多是山西人,有些人為捐官或會試所需向山西人借貸,一旦這些人博得一官半職,山西放債者便找上門來。山西人放債利息很高,因此借債的官員就與這些山西人開始巧妙地周漩。當時放貸中有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舊例未到任丁艱不還,革職不還,身故不還。”
票號辦理的彙兌業務,主要以商品流通頻繁的商埠碼頭為主,這些地方也正是晉商商業資本比較活躍的地方。山西票號從平遙、張家口等地向南、北方的彙兌,多數情況是茶商到南方采辦磚茶運銷於張家口蒙古地區,以滿足中俄貿易的需要。票號彙兌便捷,人所公認。它的彙款手續以票彙為主。所謂票彙,即運用彙票來完成款項的彙兌。彙票的內容並不複雜,一般寫明彙款人,彙款金額,彙到地,所彙銀兩的平碼,兌取時間,經手人姓名等等。其具體方法是:當彙款人繳納彙款之後,票號開給一紙彙票,彙款人將彙票交給收款人,收款人便可憑彙票向票號取款。彙票多用記名式,但所記之名與原彙款者之名並不一定相同。彙票憑票付款,認票不認人。
票號用以彙兌款項的主要憑據是彙票,也稱彙券。普通彙款,以莊票使用最多,晉商的票號遍布全國各地,所以對彙票的使用數量相當大,也正因為如此,晉商為了保證異地彙款所用彙票真實可信而不致被造假彙票者冒領彙款,經過不斷摸索,創造了一種“密押”製度,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做了精心設計。
彙票的形製原本也很簡單,不過白紙一張,後為防偽,日益改進,趨向精密。其防偽手段采用水印、暗語等多種形式,確保彙兌的萬無一失。首先,從彙票的紙質上來加以防偽。彙票的防偽章中國是紙的發源地,到清中期造紙及印刷技術在彙票上被普遍應用,水平相當高。各票號彙票多用特製的紙張製作而成,多采用水印技術。這種彙票表麵上看似簡單,似乎容易製造,但特製的紙是不容易作偽的。如平遙蔚泰厚票號,所用彙票均由平遙一處印製,以綠線紅格,並暗印“蔚泰厚”三字的紙作為票據。協同慶票號的彙票是在湖南訂印的,拿上看,不過是個折紙,也無花紋格式,可是紙裏暗印有“協同慶”三字,有時印錯字,也是為了防止造假。
除了彙票用紙和在字體上別出心裁外,一些票號還在彙票所記的暗語上費盡心思,可以說是匠心獨具。票號多使用種種不為外人所知的暗號,並且怕日久天長難免疏漏,這種暗號隔數年還要更改一次。常見的彙票暗語是日昌的暗號:
月對暗號: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
日對暗號: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
昧心圖自利,陰謀害他人,
善惡終有報,到頭必分明。
銀總暗號:生堪客多察達,斟酌而後行。
對自暗號:盤查奸詐智,庶幾保安寧。
以上“月對暗號”12字,分別代表12個月份;“日對暗號”30個字,代表30天;“銀總暗號”的10個字,山西票號彙票樣票代表壹至拾10個數字;對自暗號則是在此基礎上再加一道暗號,以便達到彙票防偽更為保險的效果。如果是正月一日彙銀一千兩,便在票後附記“謹堪生盤”幾字,不知者以為無關緊要,同號之人則一看便明了,可以判斷這是否為真票。
借東風傍官府財通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