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紹青戲劇作品選》
陳彥
陝西戲劇創作隊伍越來越進入一種萎縮狀態,好多人走著走著就不見了,當然,有作古的,有退休的,還有的另投山門,另謀高就,吃香的喝辣的去了。艾紹青兄始終走在這個隊伍裏麵,默默無聞,潛心創作,不溫不火,不驚不乍,在我印象中,是一條真正的硬漢子形象。
我和紹青兄認識有些年頭了,從八十年代省上每年一屆的文藝創作座談會謀麵起,直到現在,少說恐怕也在二十五六年以上了吧。其實我們之間並沒有說過太多的話,更多的時候,是相互點點頭,打個招呼而已,但心裏都知道,我們是這個行業的守望者,還都在這條路上沒明沒黑地走著,也都走得很累很苦。我是從縣上走到西安的,深知基層創作人員弄個事的難場。紹青兄在半生的磨礪摔打中,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吃了多少苦,耗了多少心血,是可想而知的。
有一天,紹青兄托人捎來一捆書稿,是他的戲劇作品選集,想讓我在前邊說幾句話,我利用幾個晚上認真把作品翻閱了一遍,有些是過去看過戲的,有些是看過劇本的,再讀,印象就愈發深刻了。紹青的創作,是深深植根於陝北那塊厚土的,語言樸實生動,情節流暢自然,充滿了生活的哲理與機趣,套用巴爾紮克的話說,他是陝北那地方的生活書記員。若讓我去記錄,憋死也是記不出紹青兄筆下的陝北韻致的,這就是紹青創作生命的不可替代性。
我以為戲劇創作現在有很多誤區,最大的誤區是嚴重脫離生活,脫離實際,一味地貪大求洋,產生了一批又一批徒有虛名的“空殼戲劇”。這些戲既無生活,也無思想,有的雖有思想,卻大而無當,幹癟萎蔫的人物形象,無法承載起故弄玄虛的“空中樓閣”。因此,在今天,戲劇呼籲真實,呼籲簡樸,呼籲還原生活,呼籲腳踏實地,顯得比什麼都更加重要。艾紹青的劇作,是陝北的“山藥蛋”,食來可口,有地氣味,是真正從地底下生長出來的,它不故作人參、蟲草、雪蓮之類的名貴物,自自然然,清淡滋補,是一種最有生命耐力的民間文化力量。紹青周正硬朗,立坐穩靜,不苟言笑,在我看來,是那種特別有精神定力的人。我不僅喜歡他的這種淡定狀態,更喜歡因這種淡定而產生的真真正正的平民戲劇。
編劇是一個很苦的差事,尤其是舞台劇編劇,更多的時候,是靠一種精神支撐著,如果圖掙錢,始終捏著這隻股,是不大可能看到“漲停板”的。市、縣還有大量的劇團存在著,還需要有很多編劇為他們寫劇本,這就是紹青兄堅守這個陣地的緣由。因了他的堅守,而使這些劇團有了新戲可演,出了人才,出了名聲,他真是這些劇團的福音了。我見紹青還寫了大量的電視劇,這是對舞台劇創作的最好補充,但無論怎樣,我還是不願意看到他從舞台劇創作陣地的退卻。對最偏遠孤寂的陣地的持守,有時可能是最有價值的持守,文化尤其是這樣,太熱鬧的地方,常常是最曇花一現的去處。幹啥的吆喝啥,我不能不吆喝戲劇,這不僅因為職業需要,飯碗需要,更因為我們投入了太多的愛。
是為序。
2007年11月17日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