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康變革2
廖誌高赴新西康
1950年,西康省主席廖誌高一上任便為西康省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當時,西康是全國除西藏外最後解放的新區,又是藏、彝、漢等多民族省份,民族矛盾很深,袍哥幫會林立,國民黨部隊殘餘和潛伏特務同當地反動勢力勾結為患,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廖誌高入康後,首先抓住社會安定這一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擊潰和殲滅了胡宗南盤踞在康定、西昌的兩股殘餘勢力,完成西康全境解放,又立即建立人民武裝自衛隊,深入開展“剿匪肅特”,先後殲敵47萬餘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在西康負隅掙紮和本省反動勢力企圖依靠胡宗南殘部搞複辟的幻想。
在漢區的民主改革中,廖誌高從舊西康“煙、搶、匪遍地,軍、警、特橫行”,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清匪反霸、土改鎮反鬥爭和恢複經濟等工作,很快就出現了社會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改善的新局麵。
我十八軍進軍西藏必經西康,所需軍用物資數量大、時間緊,當時康藏公路尚未修通,隻能靠人、畜力運輸。西康剛剛解放,本省工作緊迫繁重,困難重重,但在解放西藏這一大局麵前,廖誌高毫不猶豫地承擔了這一艱巨任務。他通過夏格刀登等在藏區有威望和實力的上層人物出麵,組成“支援委員會”,組織了7萬多民工搶修康藏公路;組織牛馬10萬餘頭,為十八軍馱運各種物資共26萬餘馱;幫助十八軍購糧100餘萬公斤、犛牛2萬餘頭和燒柴、馬草1000多萬公斤,及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為了維護民族地區的社會治安,加快生產建設和培養民族幹部,廖誌高和區黨委根據藏彝地區實際和民族工作的特點,報經中央軍委批準,於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藏民團和彝民團,充分發揮其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和幹部學校的作用。為此,中央給予西康省很高評價:“建立民族武裝,不僅能維護地方治安,而且可以通過這一組織培養民族幹部,西康省的藏民團和彝民團便是成效卓著的見證。”
1954年6月,西南行政區撤銷後,西康省人民政府直屬中央人民政府。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廖誌高,副主席張為炯、魯瑞林、格達、夏克刀登、果基木古、劉聚奎、白認、康乃爾。西康省人民政府下轄雅安市人民政府,雅安、西昌兩個專員公署,康定、涼山兩個自治區人民政府。
經過基層普選,1954年8月西康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西康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選舉西康省出席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55年1月15日到19日,西康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根據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將西康省人民政府改為西康省人民委員會,選舉了由29名委員組成的西康省人民委員會,選舉廖誌高為省長,白認、桑吉悅布、康乃爾、張為炯、果基木古、夏克刀登為副省長。撤銷西康省
1955年7月30日,根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撤銷西康省建製的決議,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縣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西康省人民委員會於1955年9月底撤銷,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
《決議》內容如下: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批準國務院關於撤銷熱河省、西康省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建議。茲決定:
一、撤銷熱河省,將熱河省所屬行政區域,按國務院建議分別劃歸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二、撤銷西康省,將西康省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四川省。
三、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為:省、直轄市二十五人至五十五人,人口特多的省,必須超過五十五人的時候,須經國務院批準。
至此,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西康省,在經曆5年零5個月後圓滿地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