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剿滅土匪勢力6

大明山剿匪記

南寧大明山一帶也曾發生過激烈的剿匪戰。

1949年12月3日,武鳴宣布解放,國民黨當局在潰逃之際安插了一批特務潛伏此地。而在武鳴東區的白雲鄉人民政府剛成立不久,也就是1950年4月29日,東區區公所發生了土匪暴動事件。

原來,武鳴剛解放時,被俘的國民黨散兵、“反共救國軍”第四號特派員潘克孟,騙取了新政府的信任後當上了東區武裝中隊隊長,他暗中糾集土匪準備暴動。

4月30日淩晨3時,潘克孟帶領20多個土匪衝擊東區區公所,把9名區公所幹部殘忍殺害了。

等縣武裝中隊趕到時,天已大亮,土匪逃之夭夭,進入了大明山與韋增廣的匪部會合。

1950年5月,武鳴縣委成立了“土改訓練班”,實際上是剿匪武工隊。武工隊有6個班72人。

韋禮清是偵察班班長,全班12人,要求會使用各種槍支,有良好的記憶力,有靈活的應變能力,甚至要有好的酒量和掌握各地方言,以便打入匪窩做偵察。

6月,縣委派出了第一個清匪反霸工作隊,深入發動群眾,偵察土匪。一旦發現匪蹤,就立即向剿匪部隊和民兵報告,讓戰士們前去圍剿。

1950年11月15日,廣西軍區一位首長還親自到武鳴縣委召開剿匪動員會議。

聽了介紹才知道,來者是李天佑上將。

他分析了敵我兵力情況,動員參戰幹部、縣武裝大隊和廣大民兵合心合力,大打一場剿匪戰役,爭取全廣西在1951年5月1日前剿匪完畢。

1950年11月16日,有人報告,在馮村有匪徒偷宰村民的耕牛,正在那喝酒助興呢。

韋禮清的偵察班忙趕到那裏,打聽到土匪處所,便假扮成領牛肉的土匪,叫嚷著要多分點。

分肉的土匪卻懷疑了,說道:

“我們是按人頭分的,你們還吃不飽?”

沒等土匪說完,隊員已經將槍口對準了他們。

根據審訊,隊員掌握了這裏土匪的情況,及時彙報上級,迅速包抄了土匪窩。

剿匪初戰告捷。

這次圍剿,斃匪1人,俘虜傷匪3人,繳獲步槍3支,機槍1挺,手槍1支。

隨著武鳴境西、南、北各區土匪被剿滅後,外圍剿匪任務基本完成,殘匪多被逼入縣東部及東北部的大明山中,那裏有韋增廣的部隊、上林的陸華山部隊、永淳別動軍第四師等500餘人。

據此,武鳴縣剿匪工作委員會決定,在大明山西部的小陸圩設立大明山剿匪指揮部,調集兵力,重點圍剿大明山土匪。

1951年2月6日,正值春節。淩晨5時,以解放軍四五四團、四五五團、四五六團第二營為主,武鳴軍分區獨立團及武鳴、馬山、上林各縣大隊、區中隊、公安隊相配合,同時向大明山包抄。

待剿匪部隊及民兵集中小陸圩後,解放軍向大明山方向發射了三發信號彈。

信號一發,剿匪部隊就向馬頭、白雲挺進。

8日,剿匪部隊成功對大明山實行全線封鎖,斷絕了敵匪的退路,狡猾的土匪就是插翅也難逃了。

四五四團、四五五團及獨立團的戰士們在地方武裝、民兵的配合下分路進剿,最後在大明山山腳沿路20餘公裏處將逃散匪徒捕獲。

接著,武鳴縣委在小陸、馬頭、雷江等地設立了土匪“自新”登記站,動員藏匿山中、缺糧少米的匪徒下山投降。

對大明山實行全線封鎖後,從2月8日到25日,大明山區總計殲匪5225人,繳獲機槍7挺,長短槍2088支。

匪首韋國權等被擊斃,韋顯宗、韋子登被活捉。

至此,大明山大部分土匪被殲,隻有殘匪三四百人逃進深山或外逃。

1951年2月底,大明山剿匪工作已告一個階段,上級要求隻留下四五四團兩個連、四五五團兩個連和軍分區獨立團警衛連、炮二連聯合民兵追擊殘匪。

當時的土改訓練班就駐紮在韋周屯,區武裝中隊在雷江街上安營,所以韋禮清的偵察班則在韋周屯駐紮。

3月的某一晚,一支高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隊伍從小明山(朝燕林場)向雷江梁桶屯方向行進。

梁桶屯附近有條大河,韋禮清和戰友們就在河邊設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