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裏的活是加工電路板,每天要在電路板上打上萬個孔,工作強度比較大,工作時間也比較長,但是張虎強感到很愉快。他說這裏的工人多數是殘疾人,彼此平等,不存在歧視問題。大家真誠相待,惺惺相惜,處得非常融洽。不料有一天,一位肢殘的姑娘抱了一大摞加工好的電路板下樓時,一不小心摔倒在地,電路板也撒了一地。廠裏的一位領導見狀大怒,高聲斥責那個姑娘,姑娘淚汪汪的,一聲不敢吭。年輕氣盛的張虎強路見不平,挺身而出,和那個領導吵了起來。領導很惱火,心想你一個殘疾程度這麼嚴重的人,我收留你已經給足你麵子了,你還敢如此桀驁不馴,盛怒之下立即宣布將他除名。就這樣,工作了僅半年的張虎強被解雇了。雖然失去了工作,但這段經曆鍛煉了他,使他認識到自己完全有能力也完全可以自立。
之後他開始學著做小生意,先後賣過烤肉、賣過冰棍、賣過香煙,但是都不成功。開始他不明白其中的緣由,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完全按程序按規矩做的,怎麼就無人問津。後來一個朋友告訴他,你的那個形體,看了都難受,還賣吃食,別人怎麼吃得下。張虎強這才恍然大悟,終止了這一條求生之路。
不得已他隻好再次來到市殘聯求助,很快他又被安排到一家科研所的福利廠上班。廠長和師傅們都對他很熱情很友好,收入雖然不多,但是環境好心情好,他覺得這裏很適合自己。他在這裏幹了約有兩年多。後來,他的哥哥開了一個小飯館,讓他去鍛煉鍛煉,他便從工廠辭了職,不料哥哥的小飯館隻存在了幾個月便關門大吉。張虎強再次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奔向何處。痛定思痛,想到自己幾年來像個沒頭蒼蠅似的亂飛亂撞,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這樣下去可能永無出頭之日。思前想後,百感交集,自己如此窮困潦倒,都是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專業知識。突然“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等等格言名句一齊湧上心頭,他頓覺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悟出隻有知識才能給這殘缺之身注入力量,隻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卑微的處境。
三
1993年8月23日,張虎強搖著輪椅來到了市自考辦,初步了解情況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法律專業。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二次求學路。當他選定這條道路的時候,是有一定心理準備的。但凡參加過成人教育的人都知道自考的難度和自考文憑的分量。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竟會有如此之難,用出生入死來形容都不為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沒料到在這漫漫求索路上竟會蹣跚跋涉了13年。
張虎強決定自考法律專業的時候,給自己設定了一條奮鬥路線,考文憑——拿資格證——做律師——創辦一個律師事務所。他堅信學成之後必能在社會上有一個立足之地。可是眼下的現實是報考要錢,買書買資料要錢,而他沒有。他在福利廠的收入很有限,僅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無奈之下隻好去借,但是許多人懷疑他的償還能力,懷疑他參加自考是不是異想天開,所以都婉言拒絕了。這時他的一個熟人買了一輛殘疾人三輪摩托車,正要雇人開車,於是張虎強毛遂自薦,成為此人的雇傭司機。工資按天算,一天10元,其餘拉腳的錢全部上繳。這樣的收入相對張虎強來說算是比較高的。但是開一天車,勞動強度相當大,哪裏來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呢?他無暇顧及這些,有了奮鬥目標的他開足馬力,一心賺錢。他用開車賺來的錢報了名,買了書,終於進入學習狀態。從此以後,無論寒冬酷暑抑或風霜雨雪,他都毫無例外地出車。後來哥哥給他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這下掙的錢全歸自己,他更來勁兒了,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而晚上不管回來多晚,他都要認真攻讀。雖然很苦很累,因為有希望,因為有目標,就有了無窮的動力。
第一次參加自考的情景張虎強至今曆曆在目。那時他沒有上過一天輔導班,也沒有請教過一位輔導老師,隻是悶著頭把課本從頭讀到尾,憑感覺死記硬背一些定義和概念。進了考場,卷子發下來一看,頓時傻了眼,幾乎所有的題他都不會,又不能交白卷,隻好把背過的一些詞句生搬硬套地往上寫,就這還有許多題空在那裏。聽著其他考生刷刷刷的答題聲,真是又急又窘,滿頭大汗。交卷子的時候,他低著頭,不敢看監考老師,怕被嘲笑。可出人意料的是,監考老師柔聲對他說:“小夥子,好樣的!不要難過,誰都不可能一次成功,一定要堅持下去啊!”他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那次他報考了兩門,兩門都不及格。
就在這一年,北京一位著名的小兒麻痹症治療專家來西安為患者做矯治手術。張虎強的父母聽說後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傾其所有,帶他去做手術。張虎強說手術之痛苦如同煉獄,上刀山下火海也不過如此!整整45天,腿吊起來,人趴在床上一動也不能動,那不叫度日如年,叫度時度分度秒如年。半年以後,他到北京去佩戴矯正器,矯正器套在腿上,他一下子站起來了,腿直了,人高了,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讓張虎強欣喜不已,覺得這罪總算沒有白受。
回來以後繼續開機動三輪車,可實在是太累了,而且想開也開不成了:機動三輪不讓營運了。張虎強決定再做生意,這次接受以往的教訓,不搞餐飲了,擺地攤兒賣兒童玩具。他把地點選在小寨附近,那裏的客流量比較大,離批發地比較遠。他從康複路進貨,搖著輪椅到小寨擺攤兒,同時帶上課本,邊擺攤兒邊學習。因為是無照經營或者是占道經營,不合法,便常有工商城管的人來驅趕或收攤兒。所以他見了執法人員就像老鼠見了貓,東躲西藏。但是由於行動不便,多有被扣。張虎強說他也知道這樣不好,不是一個公民的規範行為,是沒有辦法,正規的攤位有,他交不起攤位費,可是還得活下去。客觀地說,一個掙紮在溫飽線上的殘疾人,社會給他提供的生存空間很小,他隻能遊離於社會的夾縫中。
有一次他的貨品被工商所沒收了,他追到所裏去要,可是門前幾個高高的台階卻成了他無法逾越的障礙。他就是上不去,隻能在門外徘徊,但不肯離去。那些貨是他的全部本錢,他得付出多少艱辛才能賺回來,怎麼能輕易放棄呢!一直等到下午,所裏的領導出來檢查工作,他才趕緊迎上去求情,看他那可憐兮兮的樣子,這位領導似動了惻隱之心,讓把東西還給他。東西拿出來的時候,領導忽然要看看,當看到包裏還有自學教材時先是很吃驚,接著很感動,繼而大加讚賞,並且囑咐工作人員以後在可能的範圍內對他網開一麵。那些暖人的話語讓他至今難忘。
1995年張虎強到略陽的姐姐家小住,結識了一個給姐姐鄰家帶孩子的鄉下姑娘,兩個人很談得來。姑娘因為家貧上不起學,沒什麼文化,小小年紀便出來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她淳樸善良,待人真誠,張虎強很喜歡。姐姐看在眼裏,在征得鄰家和姑娘的同意以後,正式向其娘家為弟弟求婚,沒遇到什麼周折很順利地就成了。一年後他們結了婚。婚後的日子依然清貧,但小夫妻倆恩恩愛愛,相敬如賓。無論是蹬車是擺攤兒或是學習,有妻子相伴就輕鬆許多。妻子處處支持他,為了讓他能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特地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娘家——陝南一個山青水秀的小山村。那裏環境幽靜,民風淳樸,一家人對他關懷備至。濃濃的親情,融融的暖意,讓他體味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那段時間他的成績提高很快。1998年,他拿到了大專文憑。也就在這一年,拿上大專文憑的張虎強當上了父親——女兒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