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衡陽寶慶戰役1
●10月2日16時,肖勁光下達了戰鬥命令:“開始攻擊!”
●戰士們高興地說:“白崇禧給我們送慰勞品來了。”
●老大娘拉住戰士的手說:“解放軍同誌們呀,我們大家可都等著你們來解救呢!”
● 衡陽寶慶戰役
共和國的曆程·三湘報捷
中央將任務交給四野
“開始攻擊!”
1949年10月2日16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司令肖勁光在電話裏聲音洪亮地下達了戰鬥命令!
隨著電波傳向四麵八方,十二兵團6個軍、19個師的兵力分東、西、中路三個方向,開始向固守在湖南衡陽的敵人展開了全麵攻擊。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後,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被迫調整部署,將從武漢敗退入湘的桂係部隊11個軍、26個師,共20萬餘人,退至以衡陽、寶慶為中心的湘南地區,重點布防於衡(陽)寶(慶)公路和粵漢鐵路沿線,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進。
其部署是: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及第三、第十、第十一兵團部位於衡陽;第四十六軍位於廣東省樂昌;第九十七軍位於郴縣、汝城;第四十八軍和第七軍分別位於耒陽、泉溪;第五十八軍位於衡山;第一○三軍位於湘鄉西南永豐;第七十一軍位於寶慶東北界嶺、青樹坪一線;第一兵團部及第十四軍位於寶慶及其以北新化、桃花坪地區;第十七兵團部及第一○○軍位於芷江、安江地區。
此外,第十兵團第一二六、第五十六軍分別位於零陵以東白果市和廣西省桂林;宋希濂集團第一二二軍位於大庸、桑植地區,牽製人民解放軍從湘西進軍。
為了殲滅白崇禧集團,毛澤東早在1949年7月16日就給四野領導人發來如下電文:
白部本錢小極機靈,非萬不得已決不會和我決戰。
判斷白崇禧準備和我作戰的地點不外湘南、廣西、雲南3地,而以廣西的可能性為最大。但你們首先,應準備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戰;其次,準備在廣西作戰;再次,在雲南作戰。
和白部作戰方法……均不要采取近距離包圍迂回方法,而應采取遠距離包圍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動,即完全不理白部的臨時部署而遠遠地超過他,占領他的後方,迫其最後不得不和我作戰。
毛澤東主席這一英明的戰略部署,可說為白崇禧掘開了墳墓。
四野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於9月9日即命其主力部隊向南進軍。
四野的林彪根據軍委的命令,發出《關於與白崇禧部作戰的指示》:
1、白崇禧總的戰略意圖是防禦退卻,保存實力,以待美援和國際形勢變化。具體實施是以攻為守,巧設疑陣,虛張聲勢。我軍的戰略方針則應針鋒相對,即用戰略迂回,堵塞退路,掌握主動,抓住敵人,站穩腳跟,迫敵決戰,一舉殲滅。
2、白崇禧的作戰特點是慣於使用戰鬥力較強的嫡係桂軍,依仗熟悉山嶽地形,善於乘我偵察警戒疏忽之際,突襲和埋伏包圍我前鋒部隊,退卻時又善於利用山地,分散成小群,快速撤退。我軍的特點則應學會奔襲作戰,學會分進合擊,學會打遭遇戰,要敢於奔襲敵後,但尤其要注意偵察警戒,敵情不明,絕不能輕兵冒進。
四野兵分東、西、中路:以陳賡領導的二野第四兵團和鄧華領導的四野第十五兵團和兩廣縱隊等部組成東路軍,由陳賡統一指揮,從湘贛粵邊界挺進廣東,殲滅餘漢謀集團,斷敵海上退路,再由粵入桂,完成左翼戰略迂回任務;以程子華領導的四野第十三兵團為西路軍,其中1個軍留在湘西北牽製宋希濂集團,2個軍由常德地區出發,首先突破敵芷江地區防線,配合中路軍圍殲白崇禧主力,爾後向桂西進軍,切斷敵人逃往雲貴的道路;以第十二兵團為中路軍,向衡寶地區之敵展開正麵攻擊,肖勁光統一指揮。並以楊勇領導的二野第五兵團協同中路軍作戰,其中第十八軍撥歸肖勁光指揮,另2個軍為戰役預備隊。肖勁光的部隊共是6個軍、19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