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戰金門島1
●10月24日,隨著3發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慘烈悲壯的金門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10月25日晚至26日天亮前的一夜,是決定整個戰役成敗的關鍵。
●國民黨軍隊海陸協同、瘋狂夾擊,古寧頭地區的解放軍戰士們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英雄頌歌……
● 血戰金門島
共和國故事·浴血海
天葉飛受命
1949年秋末,距廈門10公裏的金門島上烏雲密布,濁浪排空。隨著解放大軍對廈門的解放,這個彈丸小島頓時顯得緊張起來。
解放軍已經將祖國大陸的福建解放了,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廈門出海口的金門島。
進攻金門,是人民解放軍從陸地作戰轉向海洋作戰的第一步,也是進而解放台灣的跳板。所以,金門之戰,事關重大。
金門位於福建東南,由大金門島、小金門島、大旦、二旦、東碇等12個島嶼組成,大金門島島長20公裏,寬14公裏,麵積約150平方公裏,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多高山,西部多丘陵,北岸瓊林、後沙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都為黃白色沙質硬灘。整個島嶼礁石不多,視野較為開闊。
在1949年6月以前,國民黨根本就沒有在金門島上設防,直到6月中旬,由於大半個中國被解放軍解放、台灣已經危在旦夕時,國民黨廈門要塞司令部才成立了金門要塞總台,不久,又增加20門25毫米機關炮。8月,隨著福建戰事發展,國民黨軍隊開始逐漸加強了金門防禦。
到10月份,駐守在金門的國民黨軍隊已經達到兩萬多人,這中間包括駐防在小金門與大、二旦島的國民黨軍二十二兵團下轄第五軍共3000多人,以及駐守廈門要塞的第二十五軍,金東地區的第四十五師、戰車營、二○一師炮兵營、一一八師,共計17萬餘人。
毛澤東要求攻擊上海的三野用第九兵團一部承擔進攻台灣的任務,令第十兵團進軍福建,在攻占福州、廈門等地後,奪取金門,為最終進攻台灣掃清外圍障礙。
5月23日這天,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草擬了電報,並致電三野。
電文如下:
你們應當迅速準備提早入閩,爭取於六、七兩月內占領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點,並準備相機奪取廈門。入閩部隊隻待上海解決,即可出動。
這一變化令三野高級指揮員十分詫異,因為原定是一年後才進軍福建,沒想到卻提前了。當時兵團司令員葉飛即在回電中說明:
十兵團傷亡較大,且極疲勞,希望休整一個月再於7月上旬進軍福建。
6月2日中央軍委複電:
同意以葉飛三個軍入閩,行動時間如能提早至本月下旬更好。
6月14日,毛澤東代中央軍委來電同意推遲入閩,但同時要求:
請開始注意研究奪取台灣問題,台灣是否有可能在較快的時間內奪取,用什麼方法去奪取,有何辦法分化台灣敵軍,爭取其一部分站在我們方麵實行裏外結合,請著手研究,並將初步意見電告。如果我們長期不能解決台灣問題,則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