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破海上封鎖1

●周恩來強調說:“目前的重點是先打通珠江和長江的出海通道!”

●“海上霸王”慌作一團,左一炮、右一炮地亂開火。“先鋒”號的前後左右,激起了衝天水柱。

●陳毅把雙手朝張愛萍一拱:“請你轉告指戰員們,就說我陳毅拜托了!”

● 突破海上封鎖

共和國故事·衝破封鎖

新中國麵臨海上封鎖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了上海。國民黨軍隊向台灣和舟山等沿海島嶼撤退。由於我軍沒有海、空軍和缺乏海上作戰經驗,10月26日,金門登陸戰受挫。

節節敗退的國民黨轉守為攻,依靠海、空軍優勢,向大陸發動了反撲。

國民黨統帥部製訂了反攻大陸方案:以台灣、舟山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為了遏製新生的人民政權並準備卷土重來,蔣介石開始了“閉港政策”。依據這個計劃,舟山島國民黨軍開始對大陸實施海上封鎖和破壞。

國民黨封鎖了北起遼河口,南至閩江口。其中包括秦皇島、天津、永嘉、寧波、上海等重要口岸的沿海區域。並向全世界宣布:在上述海區“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入”,“一切海外商運均予停止”。

隨著東南沿海省市的相繼解放,台灣當局實施海上“閉港”的區域,也逐步擴大,凡是他們能夠到達的沿海港口、近海航道和島嶼都實施封鎖。

美國對台灣當局的“閉港政策”從默認到公開支持。盡管美國的商船也遭到過襲擊和截留,但美國政府依然從“大局”出發,采取一切措施支持台灣當局。

就這樣,國民黨在渤海、長江口、華東及華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緝前往大陸的各國商輪,沒收與大陸通商的貨物。重點查處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輪船,並巡邏台灣海峽。

執行封鎖長江口任務的是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艦隊司令劉廣凱指揮“太和”、“太康”、“太昭”、“太平”4艘驅逐艦及“永豐”、“永泰”等炮艦,從舟山出動百餘次,攔截過往的美、英籍貨輪41艘,捕獲汽船25艘、機帆船200餘艘。

有媒體就報道了,國民黨軍隊阻止外國商船同新中國進行貿易的例子:

1949年11月下旬,英國“寧海”號、“怡生”號等7艘商船,在英國遠東艦隊驅逐艦隊隊長傑伊率領的“黑天鵝”號、“布裏迪斯貝”號、“蒙茨貝”號等4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到達長江口,試圖進入上海港。

11月24日,當船隊航行到長江口外九段沙燈標水域時,遭台海軍“太康”號、“永泰”號兩艘軍艦的攔截,英船被迫停航。

隨後,台海軍“太和”號和“太平”號兩艦也在第一艦隊司令劉廣凱率領下趕到。4艘軍艦在英艦上遊2000碼處一字排開,拉開作戰架勢。英艦也不示弱,將所有炮口對準台灣軍艦……

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在關鍵時刻,傑伊向劉廣凱提出質疑。

劉廣凱聲稱:

“台灣海軍艦隊奉令執行關閉港口任務,任何出入長江口的船隻,絕對無權擅自放行。英艦隊應立即呈報英國政府向台灣當局交涉,由正式外交途徑解決。”

傑伊無奈,隻好向遠東艦隊司令部報告情況。在等待上峰命令期間,英方一方麵做好戰鬥準備,一方麵讓3位商船船長出麵直接與劉廣凱交涉。

11月27日,船長們登上“太和”號,直接與劉廣凱麵談。

船長們首先質問:“我等奉各公司之命,滿載客貨駛往上海,為何不許我們進港?”

劉廣凱答道:“我軍奉令執行關閉港口政策,任何船隻無命令均不得出入。”

船長們指出:“貴海軍一定要阻止我們英國商船去上海經商,恐怕要引起英國政府從速考慮承認中共政權的問題。如果英政府真正承認了中共政權,那麼貴海軍在國際上就失去了地位,那豈不變成海盜了嗎!”

劉廣凱聲稱:“本人隻知就軍事上的觀點就事論事,未奉命令就不能準你們去上海,至於英政府承認中共政權與否,這是屬於英國外交政策問題。”

雙方的談話最終不歡而散。就這樣,台英雙方互不相讓,僵局持續了3天之久。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美國商船“富蘭克林”號自長江口外駛來,不聽台海軍的警告,強行疾駛進入長江口,台軍艦鳴炮示警,該船毫不理會,台軍艦瞄準射擊,幾乎將其擊沉,但該船還是勉強駛入上海港。

見此情景,英艦隊為避免發生海戰,於27日中午主動退出長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