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奶牛生活環境因素的改善與控製(1 / 2)

奶牛生活環境因素的改善與控製

出類拔萃

作者:王玉泉

1.引言

奶牛的生活環境因素對奶牛的生產性能有很大的影響,環境因素包括綠化、消毒及防害等。通過對這些環境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測、控製,因地製宜地改善奶牛的生活環境因素,可極大地促進奶牛的高產、穩產及生產優質奶。

2.環境因素的改善與控製

2.1奶牛場的綠化措施

2.1.1場界林帶的設置

在場界周邊種植喬木和灌木混合林帶,如屬於喬木的大葉楊、旱柳、垂柳、鑽天楊、榆樹及常綠針葉樹等,屬於灌木的河柳、怪柳、紫穗槐、刺榆、醋栗及榆葉梅等。特別是場界的北、西側,應加寬混合林帶,寬度達12米以上,一般至少種植6行,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2.1.2場界隔離林帶的設置

主要用以分隔場內各區及防火,如在生產區、住宅區及生產管理區的四周,都應有這種隔離林帶。一般可種植北京楊、柳樹或大青楊、榆樹等,其兩側種以灌木,種植兩三行,總寬度三五米,必要時在溝渠的兩側各種植一兩行,以便起到隔離的作用。

2.1.3場內外道路兩旁的綠化

路旁綠化一般種一兩行,常用樹冠整齊的喬木或亞喬木,如槐樹、杏樹、唐槭及某些樹冠呈錐形、枝條開闊、整齊的樹種,可根據道路的寬窄選擇樹種的高矮。在靠近建築物的采光地段,不應種植枝葉過密,過於高大的樹種,以免影響牛舍的自然采光。

2.2消毒

2.2.1經常性消毒

為預防疾病的傳染,對奶牛經常接觸的人及一些器具要進行消毒,以避免奶牛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傳染。對經常出入的場門、舍門進行必要的消毒,簡單易行的辦法是在場舍門內處設消毒槽,人員、奶牛出入時,踏過消毒槽內的消毒液以殺死病原微生物。消毒槽要由獸醫管理,定期消除汙物,換新配製的消毒液。進場時經過淋浴並換穿場內消毒後的衣帽,再進入生產區,這種預防措施非常有效。

2.2.2定期消毒

為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應該定期對圈舍、欄圏、設備用具等進行消毒。特別是當全部奶牛出售、奶牛居舍騰空後,必須進行全麵的徹底清洗和消毒,把治病微生物殺滅,使奶牛居所環境清潔、通風、日照充足,保證衛生幹淨。

2.2.3及時性消毒

如果發生奶牛傳染病等突發性事件,要對奶牛居住的屋舍進行迅速、徹底的消毒。對染病奶牛的分泌物、排泄物進行消毒,對染病奶牛身體要消毒,更要對染病奶牛屍體進行深層次的消毒,以避免傳染的流行,徹底阻斷疾病傳播路徑。另外,在消毒過程中使用的器具等也要進行消毒。

2.2.3.1物理消毒法

輻射消毒是最近興起的新的方法。輻射消毒包括紫外線照射和電離輻射,電離輻射主要有X射線、伽馬射線、貝塔射線、陰極射線、中子輻射及質子輻射等。電離輻射的特點是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可直達病灶,殺滅病毒和細菌,而且它並不產生熱效應,不燒灼物體,它的應用領域包括製藥工程、食品工程及基因工程等。但是缺點是設備比較貴,管理上也增加費用,因此投資增大,一般企業目前尚難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