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4
在學習焦裕祿的活動中,山西省平定縣鎖簧鎮官道溝村,有一位優秀婦女幹部叫王桂蘭。
1955年,年僅15歲的王桂蘭就擔任了村裏的婦女組長,每天起早摸黑領著婦女幹活,始終滾戰在生產第一線。
1958年公社化運動,王桂蘭率領村婦女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修水池時,她同男人一起挖土、推水車,白天黑夜連著轉,把原來的水池擴大了兩倍,不僅解決了人畜吃水問題,還實現旱地變水地近200畝。
1959年,王桂蘭帶領12名青年婦女組成了婦女隊,種了110畝玉米,從春播到秋收全靠她們自己幹,創出了畝產350公斤的高產紀錄。
1963年,王桂蘭帶領村婦代會幹部4次到大寨參觀學習,學習大寨婦女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科學種田的經驗。1975年,第一次全國農業會議以後,官道溝大隊因地製宜學大寨,堅持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在學大寨運動中,王桂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她的實幹精神和科學態度,深受幹部群眾的稱讚。
王桂蘭一心為群眾辦事,為婦女著想,耐心細致地做婦女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調動了廣大婦女的勞動積極性。官道溝村婦女李玉珍男人去世後,家裏沒有勞力。她不僅年齡大,而且體弱多病,不能下地參加勞動,家裏生活困難,王桂蘭就把情況向村黨支部及時彙報,在黨支部的支持下,把李玉珍安排到了托兒所看孩子。
王桂蘭還常在幹部群眾中宣講落實男女同工同酬政策與發揮婦女作用的關係,使村婦女的勞動報酬得到了合理的解決,由過去的四分、六分,提高到八分、九分,有時定額活女人同男人一樣可以掙到十分。
在學雷鋒活動中,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王桂蘭把全村婦女組成13個院鄰組,每逢三、六、九組織婦女學文化、學政治,聯係實際,解決婦女的思想認識問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家每戶每個婦女的心坎上。有個姓吳的婦女,開始她不幹活且成天和婆婆、嫂嫂生氣吵架,鬧得家庭不和、四鄰不安,王桂蘭就經常叫她參加院鄰組學習,和她談心交心,使她逐漸改變了“嫁漢靠漢”的依賴思想,友好處理家庭關係,積極參加集體勞動。
還有個姓王的社員,全家5口人,過去由於吃糧無計劃,每年分到的糧食吃不到頭。王桂蘭發現後,幫助她逐步養成了計劃用糧,勤儉持家的好習慣,做到了年年口糧夠吃有餘。
由於王桂蘭對婦女們的熱情和耐心教育,村裏婦女有什麼話都願跟她講,有什麼事都願找她幫,村裏人都說,這王桂蘭呀,可真是婦女的貼心人。
王桂蘭說:“當幹部就不能搞特殊,決不能有半點為個人謀私利的行為。”人們常常看到她端著碗給婦女們做思想工作,跟她們拉家常、談心事,幫助她們解決困難,有時甚至忙得顧不上吃飯、睡覺,大隊每年在討論給她補工時她總是說不要,做了工作有時誤了工,她也不報。王桂蘭說:“做點工作,吃點苦是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不能講價錢。”
擔任基層婦女幹部30多年來,王桂蘭始終堅持帶頭勞動,積極工作,帶領全大隊婦女在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半邊天”的作用,深受廣大社員的歡迎。王桂蘭曾多次出席省、市、縣的群英會,1962年、1980年、1981年她被評為省“勞動模範”;1979年、1983年她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在學習焦裕祿的活動中,各級婦女幹部努力實現思想、工作革命化,積極投入社會主議建設,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艱苦樸素,克已奉公,永保勞動人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