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蔣守福
當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異地”工作和生活,跨區轉移就業、社保轉移接續等問題成為老百姓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近些年,公眾一直都在呼喚能夠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網絡,實行聯保製度,把社會保障卡辦成人人社保、老少無遺的“大眾卡”,享受更為便捷的社會保障服務,實現“一卡在手,走遍神州”。
古語有言:“書同文,車同軌。”為了“順應民意”,國家開始了社會保障“一卡通”的“大躍進”建設,到“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發放數量預期將達到8億張,覆蓋60%人口。從相關的政策措施也看出,該項建設也愈發貼近參保人的實際需要。
在2011年8月30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就表示,社會保障卡采用全國統一標準,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采用公民身份號碼。從此,社會保障卡將加入金融功能,全國統一。而將自己的身份證號用在社會保障卡上,不僅有利於人社部門統一實施管理和服務,還有利於參保人減少一人多卡的累贅和麻煩。就像有評論所言:“作為公民,手持身份證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實,社會保障卡的概念並沒有任何深奧之處,關鍵是在其小小的一張卡裏,集合了社會保障、醫療、金融等領域。作為公民切身利益的“維護者”,它所包含的東西真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從長遠來看,這張“貌不驚人”的“小卡片”無疑也具有非常誘人的前景。
這次實行“一卡通”,讓身份證號發揮作用,不僅讓人們順心如意,還會增強公民的身份意識。試想,身份證說了算,大家都一樣,老百姓豈能不高興?而捆綁了身份證號的社會保障卡,除了加載金融功能後,參保人還可以憑借社保一卡通的優勢,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保待遇和金融服務,除了實現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標外,還有不可忽視的意義,那就是中國公民身份得到尊重,體現了公民的尊嚴。
雖然還有諸多頑疾以及細節難題需要破解,但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所彰顯出的普惠、共享、平等等理念,顯然比一張全國通行的卡來得重要。尤其是在一個處在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提出並逐步踐行社會保障“一卡通”,已經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非凡智慧和氣魄,以及那顆為民眾謀福祉的責任心。
俗話說“好事多磨”,雖然在全國範圍內全麵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進步,但要想真正實現方便、快捷,絕非旦夕之間,需要解決現實問題還很多,不過,我們衷心期待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到時,社會保障的甘霖將遍灑每一位社會成員,真正做到“社會保障,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