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會組織建設1(1 / 1)

一、工會組織建設1

●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發命令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55年10月2日,第一屆全國工人運動會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隆重開幕。

●體育場的看台上坐滿了首都各界群眾,當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賀龍等同誌走上主席台時,全場頓時歡聲雷動。

●工會組織建設共和國故事·曆史召喚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

1949年7月23日至8月16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工會工作會議。

中華全國總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簡稱總工會。

中華全國總工會是在中國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誕生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久,就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全國工會的通信聯絡機關。

1922年5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確定籌備全國性工會組織。

在1925年春夏之間,全國革命形勢迅猛發展。為了指導和推動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實現全國工人運動的統一和團結,準備在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和領導作用,黨決定領導召開第二次勞動大會,建立中華全國總工會。

1925年5月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名稱暫停使用,成立陝甘寧邊區總工會和各抗日根據地總工會。在解放戰爭時期,邊區總工會和各根據地總工會聯合為解放區總工會。

1948年8月1日,由解放區總工會和國民黨統治區工會在哈爾濱聯合召開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這次大會是中國工人階級在全國解放前夕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於動員全國工人階級以實際行動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以及做好建國以後的工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大會通過了新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並決定恢複中華全國總工會。大會選舉陳雲為主席,李立三、朱學範、劉寧一為副主席。

在全國即將解放的形勢下,為了有計劃有步驟地大規模地把工人階級組織起來,成為建設新中國,恢複與發展生產;也為了解決各地工會工作中所發生的問題,加強全國的工會工作,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召開全國工會工作會議。

1949年7月23日至8月16日,全國工會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全國72個單位的代表254名。在這次會議上,中央領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都出席了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會議討論和通過了有關工會組織等問題,決定了當前全國工會工作的中心任務。即:

在一年左右,基本把全國工人階級,首先是產業工人組織起來,以擔負起領導和建設新中國的曆史使命。

會議提倡大家辦工會,建立起工會的民主生活。工會幹部要在群眾中選拔,糾正委派製度和包辦代替現象,強調工會工作要切實實行民主,把工會真正辦成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

為了提高工人階級隊伍和工會幹部的素質,保證完成全國工會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1949年9月,決定將華北職工學校改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

從此,全國工會運動實現了在組織上的完全統一,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曆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