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回朝(2 / 2)

“不想。”出乎意料,聞人既明沉默很久後很輕但很堅決地答。

嗯?這個答案讓一向鎮定的聞人嵐崢都怔住了,他有些不可置信地低頭看孩子臉上的表情。

孩子卻沒有迎上他的目光,隻低頭玩著他的衣扣,把扣子放在嘴裏咬,聲音嘎嘣嘎嘣的清脆無比,似有仇恨。

“父皇說過,母後舍不得我們,她不會不回來。”他慢吞吞道:“既然如此,她為什麼不回來?”

他沉默,心想這小子真是一天比一天不能小看。

“她肯定沒辦法回來。”聞人既明雙唇緊抿,眼神深邃難辨悲喜。

那樣的神情很熟悉,當年的蘭傾旖,受到莫大傷害時也會這種神情來掩飾自己的內心。

他心裏一痛,不知道該怎麼答。

聞人既明也沒指望他的答案。母親離開他時他還太小,記不得太多,然而在模糊的關於母親的記憶裏,他也可以找出不少疑點。

比如,母親的寢殿裏經常飄散著淡淡的藥味。還比如,自從他被送到祖母身邊,母親每天都會以請安的名義去看他,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但在她離開前的至少一個月裏,她沒再去請安,而是讓他自己去鳳儀宮向她請安以見麵。

答案已在心裏閃現,他因此害怕,不願麵對某些寒涼的結果,更不想麵對那些有可能出現的……死別。

不如不見,也免得經曆人生裏那些撕心裂肺生離死別。

我也可以假想你在我所不知道的角落裏活得好好的。

聞人嵐崢默然,不知道該怎麼勸慰落寞的孩子。

他們似乎有某種默契,都做出同樣的決定。

所以他從來不探聽關於她的任何消息。

所以她也從來不給他們任何消息。

不管旁人怎麼想,他們始終都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都仿佛對方已不在人世不聞不問。

多少人說他們太冷靜太無情,多少人說他們不愛,也不過一笑置之。

不聞不問,就真的漠不關心?

不過是一直關心一直深愛,而已。

近鄉情怯,近人情怯,愛到深處,不願承受那樣的痛,寧可遠離。

可懷裏的孩子呢?

他小小年紀,竟然也漸漸懂得人生中那些不得不做的無奈抉擇,那個曾在夜裏用被子蒙住臉頰偷偷哭泣喊著要母親的孩子,就真的離開了。

他在成長,每一次都能給他新發現,讓他驕傲欣慰的同時又忍不住心疼難過。

孩子一旦過早懂事,總會讓成年人心疼。

孩童的身影漸漸淡去,其中的無奈、酸楚、痛苦,他會不會又躲在被子裏哭很久?

“別怕!將來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

不出聞人嵐崢的意料,對楊婉卉的處置方式,引來很多人的反對。一幫文臣正氣凜然地擺出各種理由,痛陳心跡,痛心疾首,隻差說他們胡鬧。

麵對群起如潮的反對,聞人既明有點懵,然而他並沒有像以前那樣下意識向父親尋求能讓他安心的答案,而是自己思考很久後嚐試解決。

孩子的想法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在他看來既然是一家人就該葬在一起,幹嘛要單獨把楊婉卉拎出來?

雙方僵持不下,聞人既明卻沒有讓步。

孩子雖稚嫩卻不膽怯,天生的屬於皇族的驕傲不允許他因威脅而讓步——在他看來那亂七八糟的上書勸諫或軟或硬的抗衡就是威脅。麵對威脅他堅決不退縮,何況他沒有做錯!

矛盾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那小孩子行事卻已有父母的強硬之風,讓不少欺負他年幼的人心裏顫了顫,再看他的目光都有輕微的不同。

事情在聞人既明的一力堅持下解決,後續處理雖然不是很到位,但有身邊人的輔佐也沒出紕漏。

聞人既明這才敢悄悄地轉頭向父親尋求答案,出乎他意料的,很少誇他的聞人嵐崢這次毫不吝惜自己的誇讚,孩子的心也隨之定下來,很快笑得見牙不見眼。

鬧過一場後,聞人既明對雲國的掌控也輕鬆了三分,原本還打著小九九的大臣們知道這孩子不好惹後,某些不長眼的念頭也收起來,紛亂的朝局漸漸平靜。

跌宕起伏的冬天過去,這一年有個曾經的強大國家就此消失,也有人登臨絕頂威懾天下。

有人離開,有人的征途才剛開始。

次年二月,聞人嵐崢父子倆回國歸朝,除去派駐諸城大軍,三十萬大軍在帝駕率領下得勝凱旋,抵達玉京之日,滿城歡慶,黃土墊道,清水灑地,監國親王和文武百官出城三十裏郊迎,百姓堵滿大街爭相目睹常勝之師的風采,歡呼朝拜聲直上九霄。

未來,仍在無限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