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感恩老師1(2 / 3)

就這樣,郎華坐在長板凳上那個人剩下來的一頭。至於我呢,堂倌把掌櫃獨坐的那個圓板凳搬來,占據著大桌子的一頭。我們好像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似的。不一會兒,小小的菜碟擺上來。我看到一個小圓木砧上堆著煮熟的肉,郎華跑過去,向著木砧說了一聲:“切半角錢的豬頭肉。”

那個人把刀在圍裙上,在那塊髒布上抹了一下,熟練地揮動著刀在切肉。我想:他怎麼知道那叫豬頭肉呢?很快地我吃到了豬頭肉了。後來我又看見火爐上煮著一個大鍋,我想要知道這鍋裏到底盛的是什麼,然而當時我不敢,不好意思站起來滿屋擺蕩。

“你去看看吧。”

“那沒有什麼好吃的。”郎華一麵去看,一麵說。

正相反,鍋雖然滿掛著油膩,裏麵卻是肉丸子。掌櫃連忙說:“來一碗吧?”

我們沒有立刻回答。掌櫃又連忙說:“味道很好哩。”

我們怕的倒不是味道好不好,既然是肉的,一定要多花錢吧!我們麵前擺了五六個小碟子,覺得菜已經夠了。他看看我,我看看他。

“這麼多菜,還是不要肉丸子吧。”我說。

“肉丸子還帶湯。”我看他說這話,是願意了,那麼吃吧。一決心,肉丸子就端上來。

破玻璃門邊,來來往往有人進出戴破皮帽子的,穿破皮襖的,還有滿身紅綠的油匠,長胡子的老油匠,十二三歲尖嗓子的小油匠。

腳下有點潮濕得難過了。可是門仍是來來往往。一個歲數大一點的婦女,抱著孩子在門外乞討,僅僅在人們開門時她說一聲:“可憐可憐吧!給小孩點吃的!”然而她從不動手推門。後來大概她等到時間太長了,就跟著人們進來,停在門口,她還不敢把門關上,表示出她一得到什麼很快就走的樣子。忽然全屋充滿了冷空氣。郎華拿饅頭正要給她,掌櫃的擺著:“多得很,給不得。”

靠門的那個食客強關了門,已經把她趕出去了,並且說:“真他媽的,冷死人,開著門還行!”

不知哪一個發了這一聲:“她是個老婆子,你把她推出去。若是個大姑娘,不抱住她,你也得多看她兩眼。”

全屋人差不多都笑了,我卻聽不慣這話,我非常惱怒。

郎華為著豬頭肉喝了一小壺酒,我也幫著喝。同桌的那個人隻吃鹹菜,喝稀飯,他結賬時還不到一角錢。接著我們也結賬:小菜每碟二分,五碟小菜,半角兒豬頭肉,半角錢燒酒,丸子湯八分,外加八個大饅頭。

走出飯館,使人吃驚,冷空氣立刻裹緊全身,高空閃爍著繁星。我們奔向有電車經過叮叮響的那條街口。

“吃飽沒有?”他問。

“飽了,”我答。

經過街口賣零食的小亭子,我買了兩紙包糖,我一塊,他一塊,一麵上樓,一麵吮著糖的滋味。

“你真像個大口袋。”他吃飽子以後才向我說。

同時我打量著他,也非常不像樣。在樓下大鏡子前麵,兩個人照了好久。他的帽子僅僅扣住前額,後腦勺被忘記似的,離得帽子老遠老遠的獨立著。很大的頭,頂個小卷沿帽,最不相宜的就是這個小卷沿帽,在頭頂上看起來十分不牢固,好像烏鴉落在房頂,有隨時飛走的可能。別人送給他的那身學生服短而且寬。

走進房間,像兩個大孩子似的,互相比著舌頭,他吃的是紅色的糖塊,所以是紅舌頭,我是綠舌頭。比完舌頭之後。他憂愁起來,指甲在桌麵上不住地敲響。

“你看,我當家庭教師有多麼不帶勁!來來往往凍得和個小叫花子似的。”

當他說話時,在桌上敲著的那隻手的袖口,已是破了,拖著線條。我想破了倒不要緊,可是冷怎麼受呢?

長久的時間靜默著,燈光照在兩人臉上,也不跳動一下,我說要給他縫縫袖口,明天要買針線,說到袖口,他警覺一般看一下袖口,臉上立刻浮現著幻想,並且嘴唇微微張開,不太自然似的,又不說什麼。

關了燈,月光照在窗外,反映得全室微白。兩人扯著一張被子,頭下破書當做枕頭。陋壁手風琴又咿咿呀呀地在訴說生之苦樂。樂器伴著他。他慢慢打開他幽禁的心靈了:

“敏子,……這是敏子姑娘給我縫的。可是過去了,過去了就沒有什麼意義。我對你說過,那時候我瘋狂了。直到最末一次信來,才算結束,結束就是說從那時起她不再給我來信了。這樣意外的,相信也不能相信的事情,弄得我昏迷了許多日子……以前許多信都是寫著愛我……甚至於說非愛我不可。最末一次信卻罵起我來,直到現在我還不相信,可是事實是那樣……”

他起來去拿毛衣給我看,“你看過桃色的線……是她縫的……敏子縫的……”

又滅了燈,隔壁的手風琴仍不停止。在說話時他叫那個名字“敏子,敏子。”都是喉頭發著水聲。

“很好看的,小眼眉很黑……嘴唇很……很紅啊!”說到恰好的時候,在被子裏邊他緊緊捏了我一下手。我想:我又不是她。

“嘴唇通紅通紅……啊……”他仍說下去。馬啼打在街石上嗒嗒響聲。每個院落在想象中也都睡去。宗月大師

——老舍

在我小的時候,我因家貧而身體很弱。我九歲才入學。因家貧體弱,母親有時候想叫我去上學,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學費,所以一直到九歲我還不識一個字。說不定,我會一輩子也得不到讀書的機會。因為母親雖然知道讀書的重要,可是每月間三四吊錢的學費,實在讓她為難。母親是最喜臉麵的人。她遲疑不決,光陰又不等待著任何人,晃來晃去,我也許就長到十多歲了。一個十多歲的貧而不識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作個小買賣———弄個小筐,賣些花生、煮豌豆,或櫻桃什麼的。要不然就是去學徒。母親很愛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學徒,或提籃沿街賣櫻桃而每天賺幾百錢,她或者就不會堅決的反對。窮困比愛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劉大叔偶然的來了。我說“偶然的”,因為他不常來看我們。他是個極富的人,盡管他心中並無貧富之別,可是他的財富使他終日不得閑,幾乎沒有工夫來看窮朋友。一進門,他看見了我。“孩子幾歲了?上學沒有?”他問我的母親。他的聲音是那麼洪亮(在酒後,他常以學喊俞振庭的《金錢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麼華麗,他的眼是那麼亮,他的臉和手是那麼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麼罪。我們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幾乎禁不住他的聲音的震動。等我母親回答完,劉大叔馬上決定:“明天早上我來,帶他上學,學錢、書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誰知道上學是怎麼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條不體麵的小狗似的,隨著這位闊人去入學。學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離我的家有半裏多地的一座道士廟裏。廟不甚大,而充滿了各種氣味:一進山門先有一股大煙味,緊跟著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製糖球糖塊的作坊),再往裏,是廁所味,與別的臭味。學校是在大殿裏。大殿兩旁的小屋住著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裏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黃布擋著,供桌上擺著孔聖人的牌位。學生都麵朝西坐著,一共有三十來人。西牆上有一塊黑板———這是“改良”私塾。老師姓李,一位極死板而極有愛心的中年人。劉大叔和李老師“嚷”了一頓,而後教我拜聖人及老師。老師給了我一本《地球韻言》和一本《三字經》。我於是,就變成了學生。

自從作了學生以後,我時常的到劉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兩個大院子,院中幾十間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後,還有一座相當大的花園。宅子的左右前後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齊齊的排起來,可以占半條大街。此外,他還有幾處鋪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飯,或給我一些我沒有看見過的點心。他絕不以我為一個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闊大爺,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轉入公立學校去的時候,劉大叔又來幫忙。這時候,他的財產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闊大爺,他隻懂得花錢,而不知道計算。人們吃他,他甘心教他們吃;人們騙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財產有一部分是賣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騙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聲照舊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學畢業的時候,他已一貧如洗,什麼財產也沒有了,隻剩了那個後花園。不過,在這個時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調整他的產業,他還能有辦法教自己豐衣足食,因為他的好多財產是被人家騙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請律師。貧與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樣的。假若在這時候,他要是不再隨便花錢,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園和城外的地產。可是,他好善。盡管他自己的兒女受著饑寒,盡管他自己受盡折磨,他還是去辦貧兒學校、粥廠等等慈善事業。他忘了自己。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和他過往的最密。他辦貧兒學校,我去作義務教師。他施舍糧米,我去幫忙調查及散放。在我的心裏,我很明白:放糧放錢不過隻是延長貧民的受苦難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攔住死亡。但是,看劉大叔那麼熱心,那麼真誠,我就顧不得和他辯論,而隻好也出點力了。即使我和他辯論,我也不會得勝,人情是往往能戰勝理智的。

在我出國以前,劉大叔的兒子死了。而後,他的花園也出了手。他入廟為僧,夫人與小姐入庵為尼。由他的性格來說,他似乎勢必走入避世學禪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習慣上來說,大家總以為他不過能念念經,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絕對不會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他也嫖也賭。現在,他每日一餐,入秋還穿著件夏布道袍。這樣苦修,他的臉上還是紅紅的,笑聲還是洪亮的。對佛學,他有多麼深的認識,我不敢說。我卻真知道他是個好和尚,他知道一點便去做一點,能做一點便做一點。他的學問也許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見諸實行。

出家以後,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沒有多久就被驅除出來。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變賣廟產去救濟苦人。廟裏不要這種方丈。一般的說,方丈的責任是要擴充廟產,而不是救苦救難的。離開大寺,他到一座沒有任何產業的廟裏做方丈。他自己既沒有錢,他還須天天為僧眾們找到齋吃。同時,他還舉辦粥廠等等慈善事業。他窮,他忙,他每日隻進一頓簡單的素餐,可是他的笑聲還是那麼洪亮。他的廟裏不應佛事,趕到有人來請,他便領著僧眾給人家去唪真經,不要報酬。他整天不在廟裏,但是他並沒忘了修持;他持戒越來越嚴,對經義也深有所獲。他白天在各處籌錢辦事,晚間在小室裏作工夫。誰見到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個在金子裏長起來的闊大爺。

去年,有一天他正給一位圓寂了的和尚念經,他忽然閉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後,人們在他的身上發現許多舍利。

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與意義。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與言行是與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在我的確願意他真的成了佛,並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領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著我去入私塾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