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長輩深情2(3 / 3)

盒子上麵寫著是要“給一個很特別的孫子”。包裹內是一條很漂亮的手織嬰兒毯,還有一雙嬰兒鞋。讀了卡片之後,我的眼裏充滿了淚水。

“我知道當你出生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間了。我拜托別人為你織了這條毯子。鞋子則是我出發到天國去旅行前所做的。”卡片署名:“曾外婆”。

外婆臨終前的眼力變得非常不好,她請我的阿姨珍妮特幫忙織了那條毯子。可是她卻努力地獨自做好那雙鞋子,這是她在死前的短短幾個星期裏完成的。心中有愛

——卡特

1921,路易斯·勞斯(LewisLawes)出任星星監獄的典獄長,那是當時最難管理的監獄。可是二十年後勞斯退休時,該監獄卻成為一所提倡人道主義的機構。研究報告將功勞歸於勞斯,當他被問及該監獄改觀的原因時,他說:“這都由於我已去世的妻子——凱瑟琳,她就埋葬在監獄外麵。”

凱瑟琳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勞斯成為典獄長時,當年,每個人都警告他千萬不可踏進監獄,但這些話攔不住凱瑟琳!第一次舉辦監獄籃球賽時,她帶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走進體育館,與服刑人員坐在一起。

她的態度是:“我要與丈夫一道關照這些人,我相信他們也會關照我,我不必擔心什麼!”

一名被定有謀殺罪的犯人瞎了雙眼,凱瑟琳知道後但前去看望。

她握住他的手問:“你學過點字閱讀法嗎?”

“什麼是‘點字閱讀法’?”他問。

於是她教他閱讀。多年以後,這人每逢想起她的愛心還會流淚。

凱瑟琳在獄中遇到一個聾啞人,結果她自己到學校去學習手語。許多人說她是耶穌的化身。1921年至1937年之間,她經常造訪星星監獄。

後來,她在一樁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勞斯沒有上班,代理典獄長代他的工作。消息似乎立刻傳遍了監獄,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來的一天,她的遺體被放在棺裏運回家,她家距離監獄四分之三裏路,代理典獄長早晨散步驚愕發現,一大群最凶悍、看來最冷酷的囚犯,竟如同牲口般齊集在監獄大門口。他走近去看,見有些人臉上竟帶著悲哀和難過的眼淚。他知道這些人極愛凱瑟琳,於是轉身對他們說:“好了,各位,你們可以去,隻要今晚記得回來報到!”然後他打開監獄大門,讓一大隊囚犯走出去,在沒有守衛的情形之下,走四分之三裏路去看凱瑟琳最後一麵。結果,當晚每一位囚獄都回來報到。

無一例外。愛是生命惟一充實的活動

——托爾斯泰

除了把自己的整個心靈獻給自己的朋友之外,不會有另外一種愛。隻有在其本身就是一種犧牲時愛才能是愛。隻有當一個人向別人獻出了不僅僅是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力量,而且是為了所愛的對象失掉了自己的肉體、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生命時,我們大家才能承認它是愛。隻有這樣,我們才從這個愛中找到幸福,找到愛的獎賞。隻是因為人類有了這種愛,世界才能存在。母親哺育孩子,直接把自己,把自己的身體供給孩子吃,沒有這種獻身,孩子就不能活,這就是愛。那些為了別人的幸福在工作中損傷自己的肉體並不斷使自己身體走向死亡的任何一個工人,同樣也是在把自己,把自己的身體供給別人做食品。隻有對於那種在自我犧牲的可能性和他所愛的生命之間不存在任何障礙的人,這種愛才是可能的。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奶媽的母親,這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奪得金錢,並保住金錢的人也不存在真正的愛。

誰要是說他在光明之中還憎恨著自己的兄弟,那麼這個人還是在黑暗之中。誰要是愛著自己的兄弟,那麼他就會長留在光明之中,在他身上就沒有誘惑。而一個人要是憎恨自己的兄弟,那他就會永處黑暗之中,他行走在黑暗之中,不知向何處去,因為黑暗弄瞎了他的眼睛……我們將要用事實和真情去愛,而不是用詞彙和語言,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知道我們會由於真情而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安靜的原因。我們是可以獲得達到了這麼完善程度的愛的,就是到了最後審判日,我們也充滿了勇氣,因為我們在這個世界的行為是經得起審判的。愛是沒有恐懼的,而且完善的愛可以驅趕恐懼,因為恐懼中有痛苦。害怕的人在愛方麵是不完善的。

隻有這樣的愛,才能給人以真正的生命。

“用你的全部心靈,用你的全部靈魂,用你的全部理智去愛你的上帝吧。這就是第一的、最大的聖訓。”

與此相似的第二條聖訓是:“愛你的鄰人,就像愛你自己。”懂得法律的人這樣回答基督。耶穌說:“你回答得對,就這樣做吧,愛你的上帝和鄰人吧,那麼你就會永生。”

真正的愛就是生命本身。“我們知道我們在從死轉向生,因為我們愛我們的兄弟。”基督向教徒們說,“不愛兄弟的人永遠是死。誰在愛,誰就有生命。”

按基督教義,愛就是生命本身。但是這個生命不是沒有理智的、充滿痛苦的、必將死亡的生命,而是幸福無限的生命。我們所有的人早都知道這一點。愛不是理智的結論,不是某種活動的結果,而是生命的愉快活動本身,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大家從最初的可以回憶起來的童年開始都知道這一點,一直到世界上的虛偽學說搞亂了我們的心靈,奪去了我們體驗它的可能性。

愛不是對能增加人的肉體的短暫幸福的東西的偏愛,例如不是對挑選出來的某些人和事物的愛,而是對人之外的幸福的追求,它在人拋棄了動物性軀體的幸福之後仍留在人的心間。

活著的人中間有誰沒有體會過這種幸福的感情呢?至少總會有一次,尤其是在最初的童年,當心靈還沒有被虛偽攪混,生命還沒有被虛偽淹沒的時候。在這種感情中人就想去愛一切人:父親、母親、兄弟、凶惡的人、敵人,甚至狗、馬、小草。人就隻有一個願望——讓所有人生活得好,讓所有人幸福。而且他還更想親自去做。為了讓所有人永遠生活得幸福愉快,他願自己獻出自己,這就是愛,也隻有這才是愛,人的生命就在於此。

這種生命在於其中的愛,出現在人的心靈裏,就像一株不顯眼的嫩芽出現在與其相似的一大堆雜草中一樣。人們正是把人的各種性欲的雜草叫做愛。最初,人們會覺得這個細芽將來可以成為大樹,樹上將會落滿小鳥,同所有別的芽苗完全一樣。人們甚至還會更加偏愛那些長得快一點的雜草的芽苗,卻讓生命的惟一細芽枯死了。然而,更經常發生的是更壞的情形:人們聽到在這一片芽苗之中有一棵真正的最有生命力的叫做愛的細芽後,於是便踩死它,開始培育另外的雜苗,並稱雜芽苗為愛。還有比這更糟的:人們用粗魯的手拔起這棵真正的細芽,高喊:“噢,它在這兒!我們找到它了,我們現在知道它了,我們要使它長大。愛!愛!多麼高尚的情感,瞧,它就在這裏!”於是人們便栽種它,改良它,占有它,揉搓它,以至於細芽還沒有長到開花時就死掉了。於是便有人說:所有這些都是胡扯、荒誕,都是無聊的感傷。

愛的嫩芽,在剛剛出現時是細弱的,是經不起摸碰的,隻有長起來的時候,它才強大無比。上麵說的那些人所做的一切隻能使它遭殃。愛的細芽所需要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不能擋住理智之陽光對它的照射,理智的陽光是惟一使它成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