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精要——天人相應(3 / 3)

中醫學“形神合一”理論來自《黃帝內經》,這種理論始終都是建立在客觀生理結構的基礎上。首先從生命起源來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認為先有生命、形體,然後才有心理活動的產生。

形神合一觀認為: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質基礎,兩者對立統一。其中,形是指軀體、身體,神是指思想、思維。中醫學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強調形與神的密切聯係。隻有當人的身體與精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即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與促進健康。

形神合一觀要求:保持精神上清淨安閑,無欲無求,保持心誌閑舒,心情安寧,沒有恐懼,調整自己的愛好以適合世俗習慣,不生氣,不使思想有過重的負擔,以清淨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

春天使情誌隨生發之氣而舒暢,夏天保持心中沒有鬱怒,秋天保持意誌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誌如伏似藏,保證心裏充實。這樣一來,真氣深藏順從,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中醫“陰平陽秘”的養生觀來自《黃帝內經》,書中說:“陰平陽秘,精神乃固,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意思是說,陰陽平衡的時候,精力和精神就會穩固,陰陽不平衡的時候,精力和神氣就會遠離。這段話闡明了陰陽的平秘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調和陰陽是最好的養生方法。陽氣固密於外,陰氣才能內守,如果陽氣過於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要虧耗而衰竭;陰氣和平,陽氣周密,精神就會旺盛;如果陰陽離絕而不相交,那麼精氣也就隨之耗竭。

“陰平陽秘”作為人的健康狀態,體現在生命活動的不同方麵和不同層次上,如酸堿平衡、血糖平衡、代謝平衡等。此外,“陰平陽秘”還體現在人體活動的一種有序穩態上,這類似於現代科學所指的“內穩態”,如果身體達到這種穩態的話那就是健康的狀態。

中醫“正氣為本”的養生觀,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及康複能力。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機體正氣虛衰。

正氣充足則人體陰陽協調、氣血充盈、髒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於生病。正氣不足則邪氣容易損害人體,機體功能失調,產生疾病。

中醫“合理膳食”的養生觀源於《黃帝內經》,書中提出“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的理論,基於此,它特別強調天人相應、調補陰陽和審因用膳的觀點。

天人相應,是指人體的飲食應與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相適應。例如,生活在潮濕環境中的人群適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對驅除寒濕有益;而辛辣食物並不適於生活在幹燥環境中的人群,所以說各地區的飲食習慣常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

調補陰陽,是指通過合理飲食的方法來調節人體陰陽的平衡。例如,甲魚、龜肉、銀耳、燕窩具有養陰生津、滋陰潤燥的功效,食之可補陰虛;羊肉、狗肉、鹿肉、蝦仁具有溫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食之可補陽虛。這些就是飲食調補陰陽的體現。

審因用膳,是指根據個人的機體情況來合理地調配膳食。在保證全麵營養的前提下,應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適當地調配飲食結構。如陰虛者多進食補陰的食品;陽虛者多進食補陽的食品;氣虛者多進食補氣的食品;血虛者多進食補血的食品;體質偏於實症者多進食一些有清瀉作用的食品。

《黃帝內經》中確立的中醫養生觀,可以解答人的身體平時發生的許多狀況,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比如對於年紀大了的人睡不著覺,而年紀輕的人卻睡不醒,《黃帝內經》說:人的睡覺和覺醒,安靜和運動,都是跟著日月星辰運作的,和日升日落,潮漲潮退一樣,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年紀輕的人,他的氣血循行的管道都是新的,所以氣血來來去去非常流利順暢,應該睡的時候就會睡著,應該醒的時候就會醒來了。而年紀大了的人,他的那個管道壞了,經常這裏那裏堵塞,就不能跟上日月星辰的節奏了,所以應該睡的時候他睡不著,應該醒的時候他又在太陽底下打瞌睡,都是氣血經脈惹的禍。

再如對於喝了很多熱水後有些人從頭上出汗,有些人從背上出汗,《黃帝內經》說:人的氣血可以分成“營氣”和“衛氣”兩類,營氣規規矩矩地在經脈裏運營,善於營養身體五髒六腑四肢百骸;衛氣是身體的衛兵,體表哪裏出了事,它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所以也沒有一個明確的運行路徑。人喝了熱水後,著了風,毛孔就張開了,哪裏的毛孔開了,衛氣就帶著汗液跑出來了,所以不一樣的人,出汗的部位也不一樣。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麵的很多關於身體狀況的解答和建議。

由此可見,《黃帝內經》不愧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導下的一部養生寶典。

[旁注]

有熊國 有熊始於少典,黃帝繼為有熊國君。據史籍記載和考古發現,河南新鄭我古代有熊國的地域,但黃帝為“有熊國君”之後,有了很大的發展,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和華夏民族形成的基礎,故黃帝成為中華民族的共祖、宗祖神。

廣成子 黃帝時期汝州人,住臨汝鎮崆峒山上,黃帝曾向他請教“至道之要”。傳說廣成子活了1200歲後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兩個升天時的大腳印。一說廣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二說“道”的化身曾3次降於人間,分為黃帝時期的廣成子、西周時期的老子、東漢時期的張道陵。

玄女 也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原為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奉為女仙。漢魏時期,玄女在社會上特別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響。玄女與素女是房中術的老前輩,彭祖、老聃是她們的學生,黃帝的飛升也有賴於她們的法術,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於首位。

素女 古代傳說中的神女。她與黃帝同時,或言其擅長音樂。素女的身份說法不一,有說是黃帝的侍女,也有說是黃帝的性學老師。極有可能是二者合一:性學老師也可以是侍女。在我國文學史上,素女的形象被定位為古代第一位操琴女樂師。

對立統一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又稱對立麵的統一和鬥爭的規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等領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性,事物內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在哲學上普遍性達到極限程度的辯證法規律隻有3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內穩態 是指人體在身體內部能保持一定的動態平衡,即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一個生物體的體內環境總保持穩定,保持平衡狀態的傾向,如人體的體溫、血壓、血液內的酸堿度、血糖濃度等均為“內穩態”所調控。

營氣 與衛氣相對而言,營氣屬陰。即營養物質,是指人體必需的各種物質,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糖類、脂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是由水穀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營氣分布於血脈之中,隨血液循環營運於全身。營氣運行是指營養物質的相互轉化代謝的過程。

衛氣 衛,有保衛、衛護之義。與營氣相對而言,衛氣屬陽。是指防衛免疫體係及消除外來的機體內生的各種異物的功能,包括機體屏障、吞噬細胞係統、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等。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作用。

[閱讀鏈接]

黃帝小時口才伶俐,聰慧機智,長大後見聞廣博,能明辨是非,大家都很尊敬他,推舉他為部落聯盟領袖。

有一年的夏天,黃帝帶人到森野外裏打獵,中午天氣突變,一陣狂風過後,緊接著天空電閃雷鳴。突然一個炸雷響過,不遠處的一片森林起了大火,野獸很少逃脫。大火過後,人們發現在殘灰中躺著兩隻野羊,一頭野豬,散發出被火燒焦的肉腥味。由於饑餓,黃帝就撕下一塊放進嘴裏一吃,覺得比生肉味道好。於是,黃帝趕忙讓大家也都嚐嚐。由於黃帝部落的先民們吃上熟食肉,身體充分吸收營養,因此疾病就大大減少了。對後世食療養生影響深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