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時期——叱吒英雄2(1 / 3)

近世時期——叱吒英雄2

湘軍將領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

他一生經曆並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回亂,收複新疆等重大曆史事件,為維護民族和平統一,穩定和開拓邊疆作出了重大貢獻。

左宗棠出生於書香之家,他1832年中舉,以後3次參加禮部的考試均沒有考取,於是他斷絕了在仕途上發展的打算,而專心致誌地研究地理與兵法。

廣西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當時擔任湖南巡撫的張亮基聽說了左宗棠後,聘請左宗棠為幕僚,做了長沙縣知縣。

由於守衛長沙有功,左宗棠從知縣提拔為直隸州同知。之後,他悉心輔佐張亮基,不但湖南使軍政形勢轉危為安,而且還把其它各項工作也做得很好。為此,出色的左宗棠受到了朝廷很多官員的關注。

1867年,左宗棠奉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軍入陝西圍剿西撚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

在此期間,左宗棠開始從事洋務,創辦蘭州製造局即甘肅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即蘭州機器織呢局,後者為我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19世紀70年代,中亞古國浩罕國為沙俄所消滅,浩罕國流亡軍官阿古柏,糾集一些亡命之徒竄入我國新疆,占據新疆喀什噶爾,後來逐漸占領了南部的8個城池,又攻敗盤踞在烏魯木齊的回族人妥明。

妥明本是西寧的回人,當初以傳播新教而來回於關外。同治初年,乘陝西、甘肅漢人、回民間有發生戰事之機舉兵發難,占據了烏魯木齊,並兼並了北邊的伊犁等城,收取那裏的賦稅收入。

妥明不久被驅逐,在路上死了,但是另一個頭目白彥虎逃到烏魯木齊,他派使者同英、俄勾結,購買軍械器具裝備自己。而英國人又暗中幫助他,想讓他另立一個國家,以挾製俄國。

就在這時,俄國以回民多次擾亂其邊境為由,突然發兵驅逐回民,占領了伊犁,並揚言要攻取烏魯木齊。

1875年,左宗棠平定陝甘回民起義後,遵照清政府的命令,正準備率軍出關,平定阿古柏的侵略。正在此時清廷發生了海疆防守的爭議。

朝廷大多數大臣認為自清高宗乾隆平定新疆以來,每年要花費銀兩數百萬,就像是一個無底的漏鬥。現在竭盡天下的財力贍養西北官軍,沒有剩餘力裏來預防東部海疆的不測之需。

他們認為,應該遵照英國人的建議,準許阿古柏自立為國。作為大清藩國,停止西征,專力於海防。當時軍機大臣李鴻章更是力主應該如此。

然而左宗棠卻不同意這種觀點。最後,清朝朝廷通過決策,讓左宗棠繼續出塞,並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統督軍事。

1876年3月,左宗棠舉兵駐紮肅州。

5月,湘軍統領劉錦棠向北翻過天山,會合清伊犁將軍金順部隊先攻打烏魯木齊,烏城攻克後,白彥虎逃走到托克遜。

9月,清軍攻克瑪納斯南城,北路平息,於是謀劃南路。

1877年3月,劉錦棠攻克達阪城,把白彥虎所擒獲的回民全部釋放,讓他們回家。第二天,清軍即收複托克遜城。

劉錦棠的兩個部下徐占彪和孫金彪兩支部隊也接連攻破各個城隘,會合另一清軍將領羅長祜等部隊收複了吐魯番,收降回民達10000餘人。阿古柏最後走投無路服毒自殺,他的兒子伯克胡裏殺害了自己的弟弟,逃往喀什噶爾。

白彥虎逃到開都河,左宗棠想一鼓作氣擒獲他,奏章還沒上,恰遇內蒙古庫倫大臣上書聲言本部邊境現在正議定疆界。其時朝中大臣也認為西域征戰費用巨大,烏魯木齊、吐魯番既然已經收複,可以休兵罷戰了。這令左宗棠很不理解。

此時,俄國正與土耳其開戰,金順請求乘虛襲擊伊犁。左宗棠說得不到朝廷的同意,不可輕易出兵。

同年8月,金順與劉錦棠在曲會會師。由大道向開都河進發,正麵部隊清軍另一將領餘虎恩等從庫爾勒出奇兵以助。

白彥虎逃到庫國,又到阿克蘇,遭到劉錦棠的攔擊,白彥虎隻好轉而竄逃喀什噶爾。

左宗棠大軍不久收複了南疆東部四座城池,守備軍何步雲獻喀什漢城向清軍投降。伯克胡裏接納白彥虎後,就合力攻打漢城。清軍大部隊人馬趕到,他們又逃往俄國。

南疆西部四城相繼攻下,左宗棠向朝廷報捷,皇上下詔晉升左宗棠為二等侯。至此在新疆的布魯特蒙古十四部爭相歸附清朝。

1878年正月,左宗棠上疏奏敘有關在新疆建行省的事宜,同時請求派員和俄國談判有關歸還伊犁和交換戰俘這兩件事。

朝廷派遣全僅大臣崇厚出使俄國。俄國用通商、劃分國界和索要賠款相要挾。崇厚輕率地簽訂了條約,這不禁引起了朝廷有識之士的紛紛反對,議論好久都沒有決定下來。

左宗棠上書說:“這種條約是萬萬不可以簽的……”

光緒皇帝認為左宗棠的話大長了朝廷誌氣,命令把崇厚逮捕治罪,朝廷命原湘軍統帥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俄國,更改前麵的和約。

這時左宗棠請求親自出兵駐防哈密,策劃收複伊犁。他命令金順即率軍出發,作為東路;部下張矅率部沿特克斯河進兵作為中路;劉錦棠經布魯特遊牧地區作為西路。又分別派遣將領譚上連等各帶兵駐守喀什噶爾、阿克蘇、哈密等地作為後路聲援。

這幾路部隊總共有馬兵、步兵40000多人,聲勢浩大,士氣高昂,他們決心與俄軍不惜決一死戰,務必收複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