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將帥風雲2(1 / 3)

中古時期——將帥風雲2

無一敗績的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生於西漢時河東平陽,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諡號“烈侯”。他襲龍城,收河朔,取得漠北大捷,與外甥霍去病並稱“帝國雙璧”。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曆代兵家所敬仰。

衛青從小與母親在貴族人家做出身奴隸,獲救後任侍中、建章監和太中大夫,經過近10年宮廷為官的曆練,公元前129年,他被封為車騎將軍,開始了10年的戎馬生涯。

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了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2000多人。

漢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飛將軍”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於是,漢武帝又組織了一次塞前近距離出擊,共分4個方向,由衛青等4將統帥,各10000騎。

在這次近距離出擊中,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他們襲擊了匈奴的聖地龍城,殲敵700餘人。而其餘3將,或無所得,或損失過半,老將李廣也戰敗被俘,途中搶馬馳回本軍。

這一仗,充分顯示了衛青的將才,使他初露鋒芒。衛青受封關內侯。

公元前127年,匈奴貴族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穀、漁陽。武帝決定發動河南戰役,並由衛青統一指揮。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

這次遠距離的側敵進軍,隨時有受到匈奴右賢王側擊的可能,所經大部分是從未到過的沙漠、草原,要從一側壓迫河南匈奴軍於河套而殲滅之,更需行動迅速,組織周詳。

所以,衛青對如何封鎖消息,秘密行動,捕捉匈奴暗哨巡騎,尋找可靠的向導,了解水草位置,以及解決大軍供給等,都計劃得很周到。

了解了情況之後,衛青率領40000萬大軍從雲中出發,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西進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占高闕,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於王庭的聯係。

然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好,倉皇率兵逃走。

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100多萬頭,完全控製了河套地區。

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10萬人到那裏定居,還修複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

匈奴貴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失去的地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

公元前124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30000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製,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10多萬人。

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三四百千米裏,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

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名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

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所有將領歸他指揮。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其他將領。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心在漠北與匈奴主力決戰。命衛青率4將軍共50000餘騎出定襄與左賢王所部決戰,又命霍去病率50000精騎,出代郡求單於主力決戰,另有步兵數10萬掩護輜重在後跟進。這次關鍵性的漠北決戰,衛青把沉著謹慎與大膽猛進和諧地結合起來,表現了很高的指揮藝術。

衛青大軍一出沙漠,就遇單於主力嚴陣以待。衛青沉著應戰,首先環車為營,自立於不敗之地。

假如匈奴發起衝擊,則漢軍可依托武剛車陣,發揮強弩的威力,先以防禦作戰消耗敵人,然後後發製人發動攻擊,這就大大削弱了匈奴以逸待勞的有利條件,奪得了戰場的主動權,正合乎孫子所說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當大風驟起之時,對雙方造成的困難完全相等。取勝的因素主要看雙方指揮官的智勇和軍隊的素質。衛青搶占先機,立即縱大軍合圍單於主力,充分顯示了衛青的膽略。

匈奴主力陷入包圍,也不知漢軍有多少,戰鬥意誌已完全瓦解。漢軍訓練有素,賞罰嚴明,縱然在兩軍互不相見的情況下,衛青的號令仍能層層下達,堅決執行。

匈奴軍則素來善作鳥獸散,此時各級組織已失去指揮,各人自顧逃命,單於本人一走,勝敗之局就定了。

公元前106年,衛青病故。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小山一樣高的墳墓,以象征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旁注]

車騎將軍 官名,為重號將軍,西漢置,掌領車騎士。第二品是戰車部隊的統帥。地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

韓安國 西漢時期影響較大的著名政治家之一。自幼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家。漢武帝時,進入漢王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他根據國家現狀,提倡與匈奴和親,使漢王朝北方多年無戰事。

右賢王 匈奴設置的官職名。匈奴以左為尊,所以左賢王的地位僅次於單於,在右部諸王侯中地位最高。左賢王一般是單於的候補人選,因此常常由單於的兒子擔任。時期不同,人也就不同,也就是有很多人當過左賢王。

朔方 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離包頭大約200千米。漢武帝時在此設朔方郡。朔方郡正位於漢王朝國都長安城的正北方,因此取《詩經》中“城彼朔方”之意,命名為朔方郡。是漢武帝時漢軍出擊匈奴常備基地之一。

武剛車 古代戰車名。漢朝大將軍衛青最先使用。車長兩丈,闊1.4丈,外側綁長矛,內側置大盾。可以運送士兵、糧草、武器,也可以用來作戰。作戰用的武剛車車身要上牛皮犀甲,捆上長矛,立上盾牌。有的武剛車開射擊孔,弓箭手可以在車內,通過射擊孔射箭。

茂陵 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40千米的興平市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至今東、西、北三麵的土闕猶存。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我國的金字塔”。

李蔡 (?~公元前118年),李廣堂弟。曾任漢文帝的侍從,後任漢武帝的第二個丞相,其人勇敢聰明,從軍則軍功顯赫,從政則政績卓著,獲得世人的好評。

[閱讀鏈接]

衛青多次帶兵出擊匈奴,都是大勝而歸,為穩定邊疆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居功自傲。他做官極為謹慎。在外麵打仗,有人犯了軍法,衛青也會特意將犯人交由皇帝處置,以示人臣不敢專權。這使漢武帝更加喜歡他了。後來,漢武帝對霍去病恩寵日盛,霍去病的聲望超過了他的舅舅衛青,過去奔走於大將軍門下的許多故舊,都轉到了霍去病門下。衛青門前頓顯冷落,可是衛青不以為然,認為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願地過著恬淡平靜的生活。

克敵遠征的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