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欠條(1 / 2)

戴天籌挑出一張欠條來,遞給東門慶道:“你看看這是什麼。”

東門慶接過一看,眼珠差點掉了出來!原來這張欠條的負債人竟然是“林文貞”!

林文貞何許人也?那是東門慶的母舅、林希元的幼子!比東門慶隻大兩歲,小時候常常一起讀書,可以說兩人名為舅甥、實為發小,但此時東門慶最驚訝的卻是林文貞居然也會欠王直的債!

東門慶再看看日期,卻是去年,微一沉吟,已明白過來,失笑道:“我舅舅可真大膽!竟然敢瞞著我我外公做買賣!”

林希元家規甚嚴,就是有什麼生意,一般也透過東門家去運作,以避通番之名,林姓子弟,個個以讀書為正業,無一人敢親涉此事!因此東門慶料定林文貞的作為必是瞞著外公。

戴天籌又將其它欠條一一看過,這次看得十分仔細,將欠條分作兩份,一份多,一份少,不久便將少的那份扔在一邊,道:“這些是沒用的。”

東門慶問:“為何?”

戴天籌道:“都是些已破落的人家,大概是因還不起債,所以賬目爛掉了。料來是壓得久了,王五峰也沒來得及清理。”又將留下的那一疊細分,這次卻是按地域分。剩下的這些欠債者,全都是東南沿海大戶,以浙江最多,占了十之七八,其餘十之二三則為南直隸與福建人氏。戴天籌將這些欠條推給了東門慶,道:“你認得出這些人麼?”

東門慶又看一遍,竟是一個都不認得。戴天籌道:“這些人現在都不出名,但他們的父輩祖輩若說出來,你多半就知道了!嘿嘿,老家夥們總要點臉麵,哪裏好自己出麵?黃、徐、庾、林、陳、謝、榮、周、虞、陸、邵……沿海各府的望族,十之七八都牽涉進來了!慶官,咱們如果從慈溪登陸,先拜訪榮家,再走餘姚,拜訪謝家、邵家,再入紹興府,拜訪俞家、周家,進錢塘,拜訪洪家、潘家……哈哈,然後去海寧拜訪一下陳家,跟著就在那裏登船,一路討債走下來,不用重複,不用轉彎,就能把這些名門望族結識個夠了!”

東門慶歎道:“這些人,隻怕不好打交道。”

他為什麼會如此感歎?原來當時東南通番的士大夫家有一種極不光明的行為,那就是仗著自己的政治特權欺壓商人。本來,他們通番也好,賺錢也罷,都沒什麼所謂,可這些士林豪族卻又不肯按生意套路辦事,經常拖欠貨款--所謂拖欠那還是說好聽了,其實他們根本是拿了東西不想還錢!這已經不是在做生意,根本是在坐地搶劫。

海商們上門索債,一開始常常是被謊言欺騙以致遷延時日,若海商們催債催得急了,一些豪族甚至會出言恐嚇,說要到官府告發他們!在大明的法律體製下通番商人得不到任何保護,因為出海本身就是一種犯罪,海商們被豪族們拖欠,連到衙門告狀都不敢,真可謂有冤無處申!

進一步,便是大明朝廷的海禁大門,是被士林豪族把持了的各類衙門;退一步,便是負債,便是破產,便是大海!許多的商人--包括中國人、佛朗機人和日本人便是這樣被逼得鋌而走險,從越洋逐利的商人變成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海盜。

由於這種惡劣行徑普遍存在於東南豪族之中,所以被拖欠過貨款的海商幾乎遍及東海!但這股怨念卻無法通過官方渠道加以釋放,而是在日複一日的積累中越來越深重,時至今日,東海商人對此已是怨氣衝天!

東門家也幹過這等事,隻是度把握得不錯,沒鬧到對方活不下去,因此東門家在海商中間竟然就算是信譽較好的家族了。東門慶自幼耳濡目染,對這類事情自是知根知底。以前他處於賴賬的一方,這些事聽說了也就算了,對可憐的海商們最多報以同情。如今他自己做了生意人,手裏又拿著一堆白條,立場轉變過來,才有了切膚之痛!

忽然之間東門慶湧起一個念頭來,說道:“這種環境,不但是在剝奪商人們的活路,從長遠來講,對士林也不是什麼好事!將來我得誌之時,必設法掃除這等惡習!讓豪強不敢欺淩商賈,讓生意人至少能順順當當地做買賣!”

戴天籌眼睛一亮,道:“慶官!你若真能往這方麵努力,努力到讓大家都相信你,那時你就不用自己做生意了,東海之財將任你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