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倭名之一(1 / 3)

百姓在窮得昏昏沉沉和餓得揭竿而起之間的界限頗為模糊,在分散的情況下,蟻民們有可能會無聲無息地餓死在各個陰暗的角落裏,他們的屍體也許會引起若幹目睹者的悲憫,但由於這樣的信息不會被大規模地、持續地傳遞出去,所以造成的影響總不會很大。但這些窮人要是聚集起來,哪怕是在還有草根吃這等幸福狀態之下也相當危險。

這幾天,饒平的氣氛忽然緊張了起來,因為縣城以及縣城周圍的窮人忽然多了起來。窮人在數日之間出現翻倍的增長,不是因為城內有人突然變窮了,而是因為周圍的鄉裏——甚至臨近的州縣的窮人都湧了過來!為什麼會這樣呢?林知縣一打聽不禁氣得跳腳!原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有人謠傳饒平縣縣衙正在派米!這個謠言傳得是如此的真切,以至於連附近州縣的無業流民也都對饒平縣城產生了向往!

“混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快去查清楚!”

林知縣對衙役們怒吼著,這時縣城內已經聚集了幾千個流民,而且大部分人都在縣衙附近晃蕩,由於無業人口突然增加,給本地的無業者如乞丐之流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以至於一些本來還可以通過乞食糊口的本地無業者也躁動起來!林知縣曾派衙役去驅趕、曉諭,但衙役的數量比起流民的數量來說實在太少,十幾張嘴巴對著幾千個昏昏沉沉的流民根本沒法把事情說清楚!何況衙役在這邊說,那邊流言又冒了出來!衙役們說得很複雜,而流言則很簡單:明天就有米派了!

明天,明天,一個接一個的明天!那是一個永遠觸手可及又永遠不會到來的日子。可是一些餓昏了頭的流民們還是願意相信好的消息而不願意相信壞的消息,因為人群中偶爾會冒出這樣的話來:“朝廷不會不管我們的!”“朝廷不會放任我們餓死的!”

是啊,聖天子在位,總不能在潮汕平原這麼一個太平時節號稱魚米之鄉的地方餓死人吧?

林知縣曾想過真來一場賑濟,辦幾天粥場,但典吏的一句話就把他嚇回來了:“老爺,你是不是真要把潮州府甚至福建那邊的流民都引來啊?”典吏認為,現在的年景其實最多餓得人扁肚子,還餓不死人的,外麵那些人根本都是無理取鬧,不用理會,等他們餓得受不了了自然會散的。

一番猶豫之後,林知縣貼出了告示,聲明絕無此事!可這告示貼得有些遲了,有幾個流民竟然衝上去將告示撕了,大叫道:“我們都快餓死了!難道朝廷就這樣不管我們了!”衙役大怒,衝上去要將他們扣押起來,那幾個流民大力掙紮,人群中有人大叫:“官老爺打人了!官老爺要打死人了!”

眼見人頭湧湧、群情洶洶,那幾個衙役不敢造次,趕緊放了人躲回衙門裏去了。

這一日的黃昏,開始傳出新的謠言:聖天子已經傳令各受災州縣派米三天,饒平今年年成不好,又有山賊海盜為患,所以也在聖恩眷顧之列。可為什麼知縣老爺到現在還不派米呢?有人說那是知縣老爺身邊的小人在作祟!更有人說是知縣老爺把這筆錢貪了!消息傳出,群情洶湧,隻是縣衙大門緊閉,流民們沒個發泄的去處,隻好胡亂咒罵幾聲而已。

但到了第二天,事情又起變化!一夥村民麻衣縞素,抬了口棺材直闖縣衙,口喊冤枉。人群中不知誰出的餿主意說:“我們不如跟在他們後麵,等審案的時候必能見到知縣老爺,那時候就可以問他為什麼不派米。”周圍的人聽了都哄然叫好,幾十個流民帶頭跟在棺材後麵,另外有幾百個流民見到有一群人正往縣衙走也跟著走,幾百人後麵又跟著幾千人,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明所以,隻是從群而已,當那口棺材在縣衙門口停下時,整座縣衙幾乎都已被人圍住。

守門的衙役望見,哪裏還敢把放告牌亮出來?對喊冤的人叫道:“今日老爺不接案子!改日再來!”

那夥人大哭了起來,為首的一個漢子哭道:“今天是放告日,老爺到任快兩年了,除了正月,每個月這一天都放告的,為什麼今天不放告?是不是因為我們告的是他親戚,所以他就不肯接了!”跟著便呼天搶地地叫了起來。

有個好事的流民就問他們到底有什麼冤情,便有知情的道:“我知道,那是烏石圍張攢典的渾家!聽說這女人是被人害死,但縣衙裏的仵作做了手腳,硬說是失足淹死,還不讓立案呢!”

又有人道:“是啊是啊,前幾天他們還在懸賞真凶,也不知道捉到了沒。”

又有人道:“哪裏有可能捉到?也不想想,能買通仵作又能讓知縣老爺偏袒的人,能沒勢力麼?這事多半得不了了之!”

但又有人說:“誰說沒拿到真凶?聽說真凶早就找到了!而且就在縣衙裏!”

“啊!”有人問:“那是誰啊?”

“噓——”

幾聲低語之後,便是一聲炸響:“不會吧?是知縣老爺的堂弟?”

沒多久這些事情便傳得人盡皆知,聽到的皆感不平,便有人在人群裏吼道:“快開審!快開審!”“不開審的就是貪官!”“是狗官!”“冤氣衝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