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引 李贄進東門府(2 / 2)

東門府門內門外,到處都是來奉承的人。這座大府邸雖是門麵七間,前後九進,在這一日也顯得有些擁擠。不過人流雖多,士紳巨賈和下九流之間卻因衣飾區別而涇渭分明。李白齋本來就是一介寒儒,風骨雖硬,錢囊卻澀,說好聽了是東門慶的授業恩師,說難聽了也不過是來東門府上賺口飯吃的教書匠。他本人猶如此,何況他的兒子?

李贄穿著一件薄薄的青衫,混跡在人群之中,到場的士紳豪強、巨賈名流誰也沒留意他。李贄又不是一個願意趨炎附勢、忍耐銅臭的人,坐了一坐覺得難受,就要離開。忽然有人高叫道:“四公子回來了!”李贄才停下腳步,要看一眼父親平日常提起的這個東門慶究竟是什麼模樣。

他舉目望去,便見門外走進來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公子哥兒,身材頎長,麵貌體型有些像李贄見過的東門霸,不過他畢竟還年輕,所以沒有東門霸那樣發福了的肚子,從肩膀到小腹,肌肉都是已經告別少年時代的稚氣、即將成熟為一個青年的精幹類型,至於他的臉,東門家的親朋好友都覺得像母親多過於父親,遠看近看都覺得很漂亮,唯有鼻子不像他母親那樣小小的,而是像他父親年輕時那樣,非常筆挺。東門霸和他兩個年長的兒子在過了三十歲以後鼻翼上的肉都會越變越厚,估計東門慶以後也會如此。此外就是他的眉毛,那雙眉毛既不全像他的父親,也不全像他的母親,但又兼具兩者的特征:如父親般長,如母親般淡。這個時候的東門慶,看來還有些不夠男子漢,因為他還處在最討人喜歡的小夥子的年齡。

李贄看了兩眼,心想:“父親平日說這東門慶腹裏文章不多,應付俗人也夠了;胸中謀略不廣,應付小人也夠了。今日一見,左右不過是個花花公子罷了,是父親看走了眼,還是說我眼力未到?”

這時廳內眾人都走上去奉承,連稱四公子五公子驚才絕豔,尚未弱冠便已取了功名,李贄才留意到東門慶身邊還有一個和他長得很像的少年,比東門慶小一兩歲,想必就是東門慶同父同母的胞弟東門康。

廳中諛詞如湧,這個歎息東門慶無意仕途,朝廷不免少了一根棟梁,那個又慶幸東門慶屈才留在泉州府衙為吏,將來必能造福桑梓。李贄聽不下去,心想:“這世上的芸芸眾生,不是俗人又不是小人的能有幾個!”一拂袖便消失在作揖躬身的人群中,他看不起在場所有人,而在場所有人也都不知曾有這麼一個人來過。

——————

按編輯意思所加之注:李贄,號卓吾,明代後期之大思想家。先後有《初潭集》和《焚書》問世。其書觀點尖銳,而所遭受之迫害亦慘烈。《藏書》問世後不久,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下獄,同年自殺身亡。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毀,但仍繼續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