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家揭密“濱江創意走廊”(4)(1 / 1)

最重慶

文+蘭鵬、無忌

抗戰遺址文化長廊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和大溪溝密不可分的還有濃鬱的陪都文化和珍貴的抗戰遺址。渝中區文管局的工作人員給本刊記者講解的時候,特別提到了大溪溝張家花園勝利路187號。這是一座青磚藍瓦,三樓一底的磚木結構建築,既呈現了中式樓宇的古樸,又有著西洋公館的氣派,是一棟中西文化交融的經典建築。最具特色的是建築內半圓形的書房,凸出於西立麵,頂部是一個半圓形的大露台,充分展示了陪都時期折衷主義建築的特色。

這棟中西結合的建築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誠公館。抗戰時期,隨著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作為陳誠的官邸,這間公館成了軍政要員、文化名人、演藝明星、商界巨子、社會進步人士以及外國使者的重要社交場所。半個多世紀以來,可謂見證了重慶陪都曆史的變遷。而旁邊的勝利路也因為這種深厚的人文氛圍,曾經一度吸引了不少領事館以及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入住。

尷尬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誠公館周邊的勝利路、華一路路段都是一片雜亂。沿線占道經營的小攤販眾多,街道兩旁大多店麵雜亂,還有不少亂搭亂建的,周圍綠化也十分破敗,城市設施老舊,臨時工地遍布,老式的垃圾站等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於是,在2009年,勝利路、華一路的景觀整治被提上了日程。

在渝中區和重慶市政府的規劃中,陳誠公館和周邊的勝利路、華一路區域是“抗戰遺址文化長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重慶文化淵源、城市文脈、曆史印記和旅遊資源開發的重任。方案明確的指出了該路段的整治理念——通過係統性、立體化的整治工程,使得華一路以及勝利路回複1930年代城市曆史文化街區的風貌。通過城市色彩、街道設施、店招牌等的統一修複,再現清新素雅的城市風貌,形成重慶渝中區內獨具特色的曆史文化街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條道路的整治並不單單是取締違章建築、針對綠化以及沿線包裝的基礎整改。至始至終都是以打造“抗戰遺址文化長廊”為總體框架,對於現有的建築采用藝術化包裝手法,重新規劃,整體設計,以達到符合文化長廊的要求。

“一開始關於建築的外觀整改有三套方案。”大溪溝街道工作人員對本刊記者說,“一種是大城市普遍的現代主義風格,凸顯重慶作為現代化大都市的一麵;另一種是新古典主義風格,這是比較流行的商業街區設計手法;最後是民國時期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幾經商議後,最終采用了第三種方案——民國時期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一方麵除了保留了重慶陪都時期的傳統形態,另一方麵還會加入了時代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貌,從而達到了文化傳承的效果。如今,整治工程還在繼續,違章建築已經基本取締完畢,區域路段的行道樹、街景綠化也陸續完成,30年代陪都文化風貌和獨具韻味的抗戰文化曆史已漸漸在街道上凸顯,這兩條老街道也開始煥發新生。

可以預見到的是,未來的嘉濱路將隨著“創意濱江走廊”和“抗戰文化長廊”的打造,逐漸成長為真正堪稱完美的濱江路,而這條濱水大道也注定會讓大溪溝的人氣得到提升,就像幾十年前的那樣,成為重慶最受矚目的地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