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4,大力出奇跡(1 / 1)

2014,大力出奇跡

編者的話

中國鐵路總公司12月28日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西寶線、廈深線、渝利線、衡柳線、欽防線、柳南客專線、邕北線等至少7條高鐵線路密集開通。至此,中國高速鐵路突破1萬公裏,在建規模1.2萬公裏,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裏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不過,出乎市場預料的是,廈深鐵路的定價核算下來,每人每公裏在0.308元左右。有高鐵公司人士對媒體抱怨,如果按照當前定價,廈深高鐵將麵臨著年虧損20億元的困局,每年6億多元的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銀行利息,公司的現金流將極度緊張。

然而,我認為這恰恰代表了對高鐵的一種全新定位。

毋庸諱言,經曆了長達35年的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國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高流動性社會。由於異地就學、異地就業、異地成家等現象的普及,居民出行率之高遠非以往的封閉社會可比,在結合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後出現的旅遊業高滲透率,城際間的旅行將成為生活的常態。考慮到居民出行的經濟溢出效應,很可能國內高鐵的定位將轉向非營利性,同時地方政府可能在征地和運營上給予更大力度的補貼,以期獲得高鐵帶來的流動性紅利。

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已經成為共識性的決策前提。因此,拋棄之前固有的決策路徑依賴,顯然是突破深水區的必要方式。從這個角度看廈深高鐵的超低定價,鐵總已然贏得了自“723”動車事故以來的第一次形象加分。

順著這樣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思路轉換,我們對2014年這一新管理層完整履新的一年充滿全新的期待。比如,隨著營改增鏈條的逐步完善,中小企業的賬務真實率明顯提升,征稅成本的下降也顯而易見,因此增值稅率的下調便成為下一個值得期待的“出乎意料之舉”,進而所得稅率的再次下調也可以成為擺上桌麵的議案。

再比如,日前北京傳出對動物園批發市場搬遷的新聞,雖然仍落入“不歡迎低端人口與低端業態”的低智邏輯中,但向外疏散人口已經大勢所趨。順著這一趨勢,一些主業與北京經濟結構明顯不搭的央企總部、部分大學的外遷的可能性,也不再是0了。新型城鎮化,需要穩固的城市向心力,大企業和大學是最佳的聚焦粒子,如同人工降雨中的碘化銀顆粒。

再比如,上海國資繼平安入主上海家化之後,繼續減持的決心與力度再次出乎市場預料。如果減持國資補充社保成為一個走得通的康莊大道的話,這對於逐漸步入老齡社會且社保缺口巨大的國內宏觀經濟將是一個長期的穩定利好。

當然,要形成上述的多贏局麵,空前的改革力度是必需品。每天幾個“大力”,連續服用個10周年,這河就算渡過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