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處官司、軍兵月支請給券食等錢,以錢、銀、會子品搭支給。“諸司百官以十分為率,六分折銀,四分會子。諸軍五分折銀,三分見緡,二分會子”。
除了實行錢會中半製度,宋孝宗還注意控製會子的發行數量,在會子貶值時就實行紙幣回籠政策。
當宋孝宗看到新印會子的數額時,就對會子的貶值存有戒心。他多次告誡朝臣要謹慎對待會子流通,會子的發行數量決不能過多。他曾表示自己因擔心會子貶值,“幾乎十年睡不著”。
南宋的通貨膨脹始於宋寧宗年間,因為宋金作戰,軍費損耗極大。
至宋寧宗後期,每於會子發行過多,朝廷便另外發行新會子,以舊會子二換易新會子一的比率,收兌舊會,引起米價、田價及物價的上漲。這時期的紙幣發行量已達2.3億緡,但是與後期的惡性通貨膨脹相比較,還是十分輕微。
宋理宗於1225年即位,改年號寶慶。寶慶年間承襲嘉定遺留下來的通貨膨脹,物價不十分昂貴。因通貨膨脹而造成物價急劇上升的問題,至1234年至1236年也沒有解決。後期因農田失收和惡性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飛漲,不但未能遏止而且更為嚴重。
宋度宗初年,佞臣賈似道當國,企圖挽回信用,遂發行一種新的紙幣“見錢關子”,簡稱“關子”。關子每貫折合銅錢770文,18界會子3貫。
然而,信用危機之弊並未因此而革。相反,關子的發行增加了紙幣的流通量,結果是使物價漲升到新的高度,達到南宋時期的最高峰。信用危機再也未能挽回信用。不數年,元兵南下,會子、關子便與南宋一起消亡。
物價過於低落,百姓的購買力不高,經濟蕭條將引發經濟危機。而在適當的時候,朝廷采取輕微的通貨膨脹政策,物價上漲並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當通貨膨脹呈現惡性化,紙幣貶值,物價急劇飛漲以後,貨幣製度紊亂甚至破壞,最終將導致經濟崩潰。南宋會子消亡的原因,就在於此。
[旁注]
臨安 宋室南遷,於1138年定都杭州,改稱臨安府,稱為行在。而仍將北宋曆代先帝陵寢所在的東京汴梁城稱為京師。臨安原為地方政權吳越國的都城。南宋以臨安為行都後開始精心營造,使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宋孝宗 (1127年~1194年),宋孝宗。南宋第二位皇帝,諡號“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在位期間,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宋孝宗被普遍認為是南宋最傑出的皇帝。
榷貨務 宋官署名。屬太府寺。掌食糧、金帛等貿易。監官兩人,以朝官、諸司使、副使及內侍充任。南宋又於榷貨物置都茶場給賣花引。金榷貨物屬尚書戶部,掌發賣給隨路香花鹽鈔引,有使與副使。金又是有提舉南京榷貨司,有提舉、同提舉等官。
辛棄疾 (1140年~1207年)。南宋詞人、軍事將領。一生力主抗金,曾上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複朝廷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
宋寧宗 (1168年~1224年),趙擴。宋代的第十三位皇帝,諡號“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在位期間,宋代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還恢複了理學地位。
宋理宗 (1205年~1264年),原名趙與莒,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代的第十四位皇帝,諡號“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他崇拜理學,對政治不感興趣,將朝廷大事交丞相處理,先後有吳潛、丁大全、賈似道等。
宋度宗 (1240年~1274年),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孜,1253年立為皇子,賜名禥。宋代第十五位皇帝,諡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宋度宗即位後,元軍猛攻襄樊。這是一次決定南宋興亡的關鍵戰役。然而賈似道密而不報,還說已經取勝,最後元軍攻破襄樊。
賈似道 (1213年~1275年),字師憲,號悅生、秋壑,南宋台州人。南宋宋理宗時權臣,宰相、太師。戰時私自與蒙古議和,以及在宋蒙戰況時指揮不力導致南宋覆滅。
[閱讀鏈接]
宋孝宗趙昚即位後,對一直拮據的財政問題,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還常召負責財政的官吏進宮,詳細詢問各項支出和收入,認真核查具體賬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問底。
為了改變民貧國弱的局麵,宋孝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不僅每年都親自過問各地的收成情況,而且還十分關注新的農作物品種。
一次,範成大進呈一種叫“劫麥”的新品種,宋孝宗特命人先在禦苑試種,發現其穗實飽滿,才在江淮各地大麵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