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豆婆婆(2 / 2)

“偉大的母親,柱子很幸運。”

“誰說不是呢。多虧著豆婆婆是真心待柱子好,不然,甭管換了哪一家,就柱子這種撿來的孩子都不可能活得這麼好。你看他這大個子長的,都快頂到門梁了。”

裏正這話多少有些誇張,但柱子的這個身高在農村裏來講確實是很突出的了,比他那倆鐵哥們高了半頭有餘。若單單是長得高的話也不能說明什麼,但柱子不單是高而且還挺壯實的,看來這生活水平應該是不錯。“柱子他家以何為生?”

“豆婆婆在娘家的時候就學會了做豆腐的手藝,要不大家夥咋管她叫豆婆婆呢?要說吧,這做豆腐的手藝也不算太稀罕,村裏有好幾戶人家都會。可誰家做的豆腐都沒有豆婆婆做的好、賣的好,縣城裏好幾家大酒樓專要豆婆婆家的豆腐。剛開始時大家夥還以為豆婆婆會啥竅門呢,後來就有人半夜裏偷偷扒在豆婆婆家牆頭上看她做豆腐。看完以後才知道,訣竅就是一丁點竅門也沒有。”

“呃?”安萍兒表示很疑惑。

“甭管是做豆腐還是幹農活,總會有些竅門的,更省勁、產量更高的竅門。村裏那幾戶人家做豆腐都是變著法地讓豆腐更白、更鬆軟,這樣一斤豆子能出更多的豆腐,而且賣相也好。豆婆婆做豆腐的時候根本不用這些竅門,完全就是按照老法子,特別的費力氣、費時間,做出來的豆腐顏色也不鮮亮,而且豆腐的產率還挺低的。但就是有一樣,這豆腐確實好吃,聽說越是嘴刁的人越能吃出這豆腐的好來。”

安萍兒眉頭微蹙。“這豆腐再好也不過就是豆腐而已,買家最多不過是多給幾文錢。豆婆婆多費了那麼多力氣、而起產量還低,多掙那幾文錢其實挺不劃算的。”

裏正點頭說:“就是這個理。村裏那幾戶做豆腐的人家一算計,其實他們賺的比豆婆婆多,而且還比豆婆婆省勁。豆婆婆家的豆腐將將夠那幾家大飯店、大酒樓用的,根本不往外邊賣。那幾家呢就拿到縣城裏菜市場去賣,薄利多銷的生意也不錯,兩邊互不幹擾、相安無事。”

安萍兒不禁有多看了豆婆婆兩眼,覺得這人還是挺聰明的。

做生意不可能沒有競爭,有競爭時保不齊就會有人使出下三濫的手段。比如,你家豆腐不是做得好、人人都喜歡買你家豆腐嘛,我就造謠說你家豆腐裏摻了什麼惡心東西、你家做豆腐的時候連手帶腳的一起上,顧客們聽了這個謠言後即使不相信恐怕也不想再買你家豆腐了,畢竟誰也不想一邊吃著東西一邊想起什麼惡心事嘛。

若是豆婆婆家裏比較有背景、比較強勢的話,應該沒啥人敢這樣欺負她。但她是個不招公婆喜歡、帶著撿來的兒子過日子的寡婦,同行裏敢欺負她的人估計少不了。

惹不起就隻能躲,這聽上去挺消極的,但能幹淨利落地躲開競爭對手、守住自己的那點市場份額,這說明豆婆婆還是蠻厲害的。盡管她是憑借付出更多的勞動、耗費更多的時間才保住縣城裏高端市場的,但安萍兒依然認為豆婆婆挺聰明、挺看得清形勢的。

那麼,聰明的豆婆婆此刻如此焦慮緊張地站在門口外是為哪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