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琴將聲音恢複至先前,繼續說:“我那二表哥也不是啥聰明人,被人一忽悠就不管不顧地幹傻事,結果把一條腿摔沒了,差點沒死在外邊。”
安萍兒很是職業病地想象了一下究竟怎麼摔能把腿摔沒了但人還活著。
“我二表哥本來已經定親了,準備年底時成親。他這一出事,人家女方家裏不幹了,要退婚,人家不想讓女兒嫁過來就守寡或者守活寡。我姨媽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她說她能理解親家,這要是她女兒攤上這種事的話她肯定也立馬退婚。可是理解歸理解,我姨媽還是得去親家鬧一場。沒別的,就是得嚷嚷著讓鄰居們都知道退婚隻是因為她兒子意外受傷、她家沒別的事。”
“做得對,做得對。”眾人很是讚同。
如果女方家要求退婚男方家裏一聲不吭就退了,指不定就會有人往歪裏想。那些沒事就愛扯老婆舌的人最喜歡這種家庭糾紛,特別適合添油加醋地到處宣揚。這些話一旦傳開,等他家的弟弟妹妹再想定親時就多少有些麻煩了。大家其實也都知道這些傳言多半是子虛烏有的,但那些家中有適齡子女的父母會寧可信其有,隻要還有挑選餘地的話就絕不選這些哥哥姐姐曾被莫名其妙退婚的人家。
生活就是這麼累。明明理解對方的選擇但還是得大鬧一場,為的不是強迫對方繼續履行婚約、也不是強烈譴責對方言而無信德行有虧,為的隻是不影響其他子女的婚姻而已。
“女方家裏也都是聰明人,他們沒攔著我姨媽鬧事、也沒給我姨媽家抹黑,隻是一再地強調說是請高人給算過了這兩個孩子八字不合強行成親的話對兩家人都不好。畢竟我二表哥是定親後才出事的,女方家裏也怕人說他們家閨女克夫、掃把星什麼的,把所有事都賴到八字不合上就好聽多了。”
嗯,真不錯,安萍兒覺得這兩家人其實挺默契地,沒能成為親家真是很遺憾。
“吵鬧完了、親也退了,我姨媽就以為沒事了呢。沒過兩天,我姨媽在門口遇到了李嫂。李嫂看到我姨媽後就一臉關切像,問我二表哥好些了沒有、問女方真的退婚了?那時李嫂成親還不到半年呢,跟鄰居們剛剛混個臉熟,談不上關係有多好,我姨媽當時沒想到她會主動過來搭話。因為我姨媽跟李嫂的婆婆都是老鄰居,當時也沒多想,就隨便應付了幾句。”
秋姐饒有興致地猜想著:“後來李嫂逮到機會又問一遍?”
“又問了兩遍。”玉琴掰著手指說:“李嫂再一臉關切地問第二遍時我姨媽就有些火了。兒子在床上躺著不知道啥時候能好、還能不能好,本來就夠愁人的了,結果這還來了個幫不上忙而且不相幹的人嘮叨著‘你兒子腿斷了、你兒子癱在床上起不來、你兒子被人家退婚,’擱誰身上都得發火呀。我姨媽看當時身邊還有別人,看著李嫂她婆婆的麵子吧沒把事鬧大,隻是冷著臉刺了李嫂幾句,以為李嫂這回就能學乖了呢。”
“可惜沒有。”這回不隻是秋姐在猜劇情,連安萍兒都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