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迷之自信(2 / 2)

安萍兒依然搖頭。“如果淑敏對毒殺案真的一無所知,回答問題時她應該直接說‘不知道’‘不是這樣的’就行了,不會在回答‘不知道’的同時還將理由解釋得那麼清楚,害得我連追問‘為什麼’的機會都沒有。她的這些回答讓我感覺她不隻是想說她與毒殺案無關、而且還在極力說服我相信她與毒殺案無關,她的說辭越有說服力越讓我覺得她可疑。”

周遠良沒有安萍兒說“我覺得”而質疑她的看法。沒有證據而僅憑感覺是不能定罪的,但跟著感覺去查案則沒問題。隻要能對破案有幫助,無論是經驗產生的感覺還是天生強烈的第六感都可以,周遠良表示可以接受。

先前在李俊家時周遠良旁敲側擊地問了一些關於淑敏的問題。周遠良的問話很有技巧,所以李俊和李嫂都沒意識到這些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裏,所以他們的回答很忠實於他們的本心。通過那些回答,李俊把淑敏塑造成了一位通情達理的姑娘,而李嫂則堅定地認為她是一個孝順善良的好女兒。

雖然因為人身關係的不同導致看待一個人的視角會有些詫異,進而導致一個人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有所不同。但能在不同的人麵前完美地、純粹地展現出不同形象,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周遠良在沒見過淑敏的情況下就已經判定這姑娘不簡單。

現在聽了安萍兒的講述後周遠良又發現了淑敏的第三個形象,或者說是她試圖打造的第三個形象——與毒殺案完全沒關係的無辜鄰居。

這第三個形象沒能塑造成功並不是因為淑敏不努力,隻是因為安萍兒太聰明、太敏感了。所以周遠良依然保持原先的看法:淑敏這姑娘不簡單,能根據對象的不同、目的的不同而修改言談舉止進而為自己設定出不同的形象。高呀!

“而且吧,”安萍兒稍停頓了一下,說:“淑敏回答問題時有一種很奇怪的自信心。”

周遠良詫異地一挑眉。奇怪的自信心?安萍兒的這個說法很奇怪。

“我當時問的問題大部分都是關於毒殺案的,按照淑敏自己的說法她當時沒去隔壁查看、事後也被父母禁止關心這事,除了她見過案犯李氏一麵以外應該是對毒殺案一無所知。照理說,她回答問題時更多的應該是‘也許’‘我覺得’‘我猜’這種句式。但實際上,”安萍兒搖了搖頭。“她回答提問時語氣非常堅定,就好像她所講的都是她親眼所見一般。就是那種……‘你相信我吧,沒錯的’那種感覺。”

“哦。”周遠良終於明白安萍兒的意思了,人們在回答與自己有關的問題時尚且不敢事事都這樣斬釘截鐵呢,而淑敏在講述她自稱不知情的事時卻如此的自信,確實有夠奇怪,真是迷之自信呀。

“平安,你的捕快製服發了嗎?”

“啊?幹嘛?”安萍兒一愣,不明白周遠良怎麼從毒殺案一下子跳轉到捕快製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