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兒微微咧嘴,說:“公子,這屋裏不是缺了點東西、是缺很多東西吧?”
“……”周遠良覺得安萍兒說的很對,隻是沒看出關鍵點而已。周遠良也不賣關子了,直接公布答案。“這裏缺了至少一尊神像。”說著,他指向了正門對麵那個空蕩蕩的半高石台。
對呀!安萍兒這時也想到了。
道觀中所供奉的神像因地域而有所不同。但無論是拜三清、拜真武大帝、亦或是拜關帝、拜城隍,隻要是個道觀就會有神像。
但紫金觀中就偏偏沒有。
安萍兒自幼生長在福陽縣,被告知翠葉山中這幾間房是紫金觀她就記住了,沒有質疑過。但周遠良則不同了,兩次來到此處的他都沒有進道觀的感覺,於是他就要問個為什麼了?
隻是因為沒有匾額嗎?顯然不是。沒有匾額隻能導致他不知道這個道觀的名字,但不會導致他不知道這裏是道觀。於是他就注意到了這個異常,道觀中沒有神像。
周遠良曾聽聞有道家說自己如何大能、輩分如何之高、不許向其他仙家跪拜等,但饒是如此那人的道觀中還是要供奉著“天地”二字、而不是什麼都沒有。且不管這些傳言是否屬實,但從側麵說明了一個問題:道觀之中是肯定是有供奉的神像的,而且至少是一尊。
紫金觀沒什麼名氣,安道長也不是什麼神仙轉世,那麼紫金觀中沒有神像的事就顯得很不同尋常了。
安萍兒叉著腰在石台旁轉悠了兩遍,說:“公子,我師公失蹤了差不多二十年,這道觀也空置了差不多二十年。會不會是有人看這沒人看守就把神像給搬走了?”
周遠良搖頭,他剛才想過這問題。“無論是否信奉佛教、道教,人們通常都會對神佛有最起碼的尊敬的。除非有特別的原因,沒人會對神像不敬,大部分人也不敢對神像不敬。這屋中原來應該有供桌、椅凳,廂房中應該是床榻、杯碗等物,這些東西肯定是因無人照看而丟失了,但神像不會,拿了神像回去能幹什麼?”
安萍兒點頭表示同意。那些生活用品拿回去可以用、可以賣,有些木製品甚至可以用來燒火,總之都是有用的。但泥胎製成的神像則不同,除非是信奉該神的人家請尊神像回去供著,否則一點用處都沒有。
想到供奉神像時,安萍兒又微微地搖了搖頭。普通人家供奉的神像、佛像體積都很小,絕不是道觀、寺廟中供奉的那種高大的神像。如果福陽縣或者周邊府縣中哪家供奉了一尊體積巨大的神像的話,安萍兒不可能沒聽說過。畢竟這種事還是自我感覺蠻榮耀的,不可能不被家人、朋友宣揚出來。
既然安萍兒沒聽說過,那基本就沒有。既然紫金觀中的神像沒有被某人偷偷請回家去供奉,那這尊神像去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