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心中茫然無措,召集部屬商議,問大家說:“如今應當助袁氏呢,還是助董氏呢?”
治中從事劉子惠嚴肅地說:“興兵是為國家,如何說什麼袁氏、董氏!誰對國家有利我們就幫助誰啊!”
韓馥語塞,臉有愧色。帳下荀諶、辛評,耿武,沮授,郭圖,張郃等一幹人等均不言語。
劉惠擔心韓馥因為自己的斥責而怪罪,而且見韓馥並沒有帶頭興義兵的意願,於是又向韓馥獻計說:“兵者凶事,不可為首。現在應該看其他州的動向,有發動者,然後我們再響應。冀州對於他州來說是強州,所以就算他人有功也不可能有在冀州之上的。”
韓馥聽後覺得正合心意,於是寫信給袁紹,道盡董卓的罪惡,聽任他起兵。但韓馥仍然深疑於紹,每貶節軍糧,欲使離散。
兗州刺史劉岱知道這件事後,寫信給韓馥說:“董卓無道,為天下所共同攻擊,死期就在旦夕之間,不足以為憂。隻是董卓死後,我們應該回師討伐你。你坐擁強兵,視國家興亡不顧,與凶逆有什麼差別,我們寧可處置了你。”
韓馥得到書信後大為恐懼,加上上次劉惠忤逆了自己的麵子,因此歸罪與劉惠,想要斬殺他來為自己脫困。別駕從事耿武等人並排擋在劉惠身前,以死逼迫韓馥放過劉惠。於是劉惠勉為一死,但仍被免官去服徭役,當場被披上囚衣,掃除驅趕到宮門外。劉惠被貶後,憂憤之下病逝。
不過韓馥也因此參加了諸侯討伐董卓會盟。
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袁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郡,屯兵魯陽城。南陽太守張谘被孫堅所殺,袁術自為南陽太守,也響應號召,起兵討伐董卓。
袁紹袁術起兵之後,果然天下紛紛響應,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河內太守張揚,長沙太守孫堅等人緊隨其後紛紛起兵參加會盟。
北海相孔融本來打算響應號召加入討董,但因青州黃巾又起,侵略州郡,孔融被迫討伐黃巾軍張饒戰敗,沒能參加討董聯盟。
而徐州牧陶謙不知為何並未加入討伐董卓聯盟,西涼馬騰和韓遂等人相互爭權,董卓大軍原是西涼軍,把手長安,馬騰等人無暇東顧,也沒能參加討董聯盟。
而才被董卓封為奮武將軍,薊侯的公孫瓚此時正忙於應付烏桓鮮卑的入侵,沒有參加討董之戰,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等人也都沒有響應號召。
遼東襄平,劉羽接到曹操的討伐書信之後,心知自己期待的這一刻終於要來了,當下集合眾人說道:“如今曹操舉義旗號召天下群雄共同討董,我身為漢室宗親,怎能不為此出力呢?我打算出兵五千響應號召,眾位意下如何?”
鍾繇說道:“主公此舉的確可行,討伐無道董卓,不管成敗與否,相信都可以增加主公的聲望,隻是主公的父親都沒有響應號召,我們前去會不會有不妥之處?”
劉羽搖了搖頭說道:“聖上年幼,又困於董卓之手,家父定是不想因此受到董卓威脅,故而才不願發兵,我發兵討賊,本是義舉,家父處定然不會怪罪。”
鍾繇點了點頭說道:“那就祝主公凱旋歸來。”
於是劉羽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者,也打算響應曹操號召,起兵討董,去見一見這天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