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的記憶中,劉羽得知自己的父親是漢室宗親劉虞,自己還有一個兄長劉和。
劉虞,字伯安,乃是東海郯人,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最初通過舉孝廉擔任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後因累積政績遷為幽州刺史,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後因公事被免官。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黃巾軍攻破冀州諸郡,朝廷任命劉虞為甘陵相,前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以儉樸為下屬榜樣,後被朝廷徵拜為尚書令、光祿勳,去年以公族有禮已被轉為宗正,在洛陽任職,今年已經四十四歲了。
所謂宗正,就是東漢朝廷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之官。
自己的兄長劉和,字雲飛,少有才名,能力出眾,現年二十二歲就被任命為侍中,深得自己的父親劉虞的喜愛。
反觀之前的劉羽,生性貪玩,不愛學習,劉虞多次教導無果,最終隻好放棄了這個兒子,對他也不再加以管束,任由其玩鬧。不久前,劉羽生了一場怪病,一病不起,眾多大夫郎中都沒有辦法,可是急壞了府裏的人,好在後世劉羽的穿越讓他大病痊愈。
不過劉羽對現世的他很是不滿,生活在這樣一個亂世,本該成就功名,名留青史,何況自己還有一個官位這麼高還是漢室宗親的老子,竟然不思進取,實在讓劉羽不齒,他在心底裏決定自己要改變這一狀況。
就劉羽所知,現在為中平四年夏五月末,再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自己的父親劉虞就會被任命為幽州牧出任幽州,到時自己肯定會跟著自己這個便宜爹一起去幽州,那時就是自己爭霸天下的開始。
在劉羽的記憶中,自己的父親被後世評價為:“虞以恩厚得眾心,北州百姓流舊莫不痛惜”,“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田疇說他:“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
從種種跡象表明,劉虞都是一個仁義君子,雖官運亨通,卻以簡樸著稱,這樣的父親有其好處,好處在於名聲顯著,也有其不好,至少他的心腸太軟在這樣的亂世可不好,而且劉虞也不懂得帶兵打仗。
劉虞任職幽州期間,初期公孫瓚受其節製,但是兩人僅因政見不合而發展到兵戎相見,說明劉虞的仁慈在此時隻是助漲了公孫瓚的氣焰,而最後自己十萬兵力攻打公孫瓚一萬多人,還戰敗被殺,足見其統兵能力之差。
劉羽他不甘心!
劉羽穿越到了這個時代,他此刻已經接受了劉羽的一切,他更要改變劉羽的一切。不能再像正史一樣,劉羽的名字甚至沒能被寫進史書裏,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他必須讓這一切為之顛倒。
此刻劉羽在心底暗下決心,告訴自己必定要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而這一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絕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再一次發生,無論如何也要幫助自己的父親改變被殺的命運。
既然穿越,自然不能碌碌無為。父親不能完成的事業,就交給他的兒子劉羽我來完成吧。
劉羽緊緊的握住了自己的拳頭,臉上帶著自信。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要先闖出一番事業來,就必須要改變劉羽以前遊手好閑的行為,從現在開始自己必須要在劉虞任職幽州牧之前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學習這個時代的很多東西,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立足生存。
劉羽的心裏這麼盤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