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未滅,何以家為”(1 / 3)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 彭家珍

辛 亥 革 命四川名人畫傳

彭家珍

彭家珍(1888?—1912)? 字席儒,四川成都金堂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1906年秘密加入同盟會,後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部長。1912年因刺殺良弼被彈

片擊中而壯烈犧牲,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為陸軍大將軍。

堅定追求革命

彭家珍出生在四川成都的金堂,其父彭仕勳,結交維新人士,研究新學。從

日本弘(宏)文學院留學返回四川後,希圖以實業救國並發家。由於遭受清王朝

政治腐敗之害,終於一一失敗,負債累累,最後以教書謀生。彭家珍五歲時便讀

文天祥的《正氣歌》,後常讀黃宗羲、王陽明等思想家的著作。在其父和這些著

作的影響下,彭家珍年幼時即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統治產生強烈不滿,一顆革命

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內心生根發芽。

030辛 亥

彭家珍故居彭家珍與部分同盟會員

革 命四川名人畫傳

1903年,彭家珍遵從父命,考入四川成都武備學堂炮

科,1906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得到四川總督錫良的選

拔,派往日本進行軍事考察。清末,清政府派遣官費留學生

留學日本,在日本留學的四川籍學生也很多。彭家珍到日本

後便積極和他們取得聯係,並結識了其中的革命誌士,常以

郊遊為名進行思想交流和討論革命,革命思想日漸形成。東

京同盟會總部也主動派人做彭家珍等人的工作,彭家珍於此

時秘密加入同盟會。彭家珍認為?“邊省革命不足以製虜死

命”,主張“投身軍政界,實行中央革命”。

彭家珍從日本考察回國後得到錫良的重用,先任四川新

軍六十六標第一營左隊哨長,後又升任第一營左隊隊官。在

此期間,彭家珍還曾經利用休假,到汶川、茂縣的藏族和羌

族地區傳播革命思想,聯絡各族各界人士。1909年6月,彭

家珍未婚妻的舅父張毅向代理雲南總督沈秉堃推薦,彭家珍彭家珍寫給父親的信

調往雲南昆明,任新軍第十九鎮隨營學堂教練官兼教習。幾

個月以後,彭家珍又調赴沈陽。奉

天講武堂監督劉介藩曾經是彭家珍

在成都武備學堂學習時的老師,劉

先是讓彭家珍參與奉天講武堂附屬

學兵營的開辦事宜,後又讓他擔任

學兵營講師、代理管帶。1910年4

月改任奉天講武堂講師。彭家珍利

用這個合法身份,開展了一係列革

命活動。後新軍第二十鎮內具有革

命思想的軍官和士兵,幾乎都是他

的學生,如商震、程起陸、熊斌、

劉驥等人。金堂縣城內的家珍巷

031在此期間,因四川革命黨人發動成都起義失敗,四川總督大肆搜捕革命黨人,

彭家珍在自己幸免於難之後,又利用其軍中職銜,幫助革命黨人逃離成都,引起

協統朱慶瀾的懷疑,險些喪命。彭家珍父親見革命事業太過艱難,曾勸說他歸家

閑居,但彭家珍為了革命事業,毅然回答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巧妙扣押軍火

辛 亥

1911年9月,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任命彭家珍為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長。彭家

珍便利用這一職位與當時進駐灤州的陸軍第二十鎮中的革命軍官如王金銘、施從

雲、朱霽青等秘密聯係,並將兵站裏的免費乘車券贈予革命黨人作為往來聯絡之

命四川名人畫傳

用,謀劃舉行武裝起義。

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形成星火燎原之勢,清政

府不得不為之震動,下令各省派兵鎮壓起義人士。京津地區,清政府令各鎮停止

操練,急速前往各地鎮壓起義人士,調令第二十鎮新軍統製張紹曾率部南下長江

一帶平定叛亂。第二十鎮當時駐兵灤州,且準備進軍南苑占據北京,因此收到清

政府調令後仍然按兵不動,並同時上書清政府要求實行立憲。彭家珍因與軍中軍

官平日就保持秘密聯係,知道第二十鎮的最終目的,便暗中幫助第二十鎮。彭家

珍遂與張紹曾等秘密謀劃,聯絡北方各軍支援南方,占據北京。

恰在此時,清政府為了鎮壓各地起義,從歐洲購買了大批軍火,準備繞道西

伯利亞經京奉鐵路運往關內各省。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命彭家珍、劉其達、張允

仁等人負責押運。彭家珍估計押運軍火肯定會經過灤州,便秘密與駐兵灤州的第

二十鎮軍中他的學生商震、程起陸等商量扣留軍火,待一切商定妥當之後,彭家

珍便密電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密電內容是:“朝廷無立憲之意,不惜購買軍火

自相殘殺,珍恭奉運輸之役,苦無挽救之方。軍火到灤,王公等妥為保護。”張

紹曾得電後,一看便知彭家珍真意,軍火到達灤州後,張紹曾便派人將軍火扣

留。之後,張紹曾電示清政府,呼籲停戰。清政府見電大驚,立即頒布憲法十九

條,大赦革命黨人,向革命妥協,但暗中卻加緊對革命的鎮壓。不久,清政府將

張紹曾免職,這樣便導致彭家珍扣押軍火最後失敗而成為一件憾事。

章炳麟為彭家珍題匾

032謀劃暗殺袁世凱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之後,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僅一月

之內全國便有24省宣布獨立,使清政府坐立不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啟用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