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言
曹安玉
2003年,我以專家、顧問的身份在成都市南洋學校指導工作。一位年輕的音樂教師執教的《我是小小作曲家》一課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位年輕的音樂教師便是本書的作者——伍娜。
這些年來,她一步一個腳印地在音樂教育的一線上潛心鑽研、總結、反思、改進,並虛心地向老教師和同行們請教,一步步成長著……她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理念,與時俱進地轉變教育觀念;她大量閱讀國內外各種教學法著作,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並在她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不斷地嚐試適合中國國情的新的教學方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她將平時的每一堂課都當成公開課研究,虛心學習其他學科優秀教師們的課堂管理經驗、教學經驗,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她的課堂掌控能力。在不斷推陳出新、超越自我的過程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她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同時,她在課堂教學上也取得了一些較為豐碩的成果:2004年榮獲教育部三年舉辦一屆的“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音樂課評比總決賽”一等獎;2009年受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和《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的邀請,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名小學音樂教師之一在“第二屆全國音樂教育名師大講堂”中做示範課,受到該會專家及老師們的充分肯定;2010年受“第二十九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組委會的邀請,在本次大會上為世界各國音樂教育工作者做現場教學展示,並作為各國授課教師的代表,上台接受大會主席的頒獎;2011年指導《三隻小豬》一課參加“第六屆全國中小學音樂課評比賽”,又榮獲全國指導教師獎……
作為伍娜老師的指導教師,我清楚地看到這些年她在音樂欣賞課教學這片“麥地”裏傾注的心血、取得的成績,她獲得了全國音樂教育專家們的認可,同時在全國小學音樂教師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成績背後有她艱辛地付出,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伍娜老師善於總結、善於積累,也一直做著收集與整理的工作,因此也有了寫作這本書的基礎。本書總結了她工作十餘年來教學的一些成果,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鑒的教學經驗。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教學詳案展示出來,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奉獻給大家,就是希望能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廣泛地運用並為小學音樂教師們的教學行為做出一點綿薄的貢獻。此作品雖小,其意義何以“小”呢?
2011年12月於成都
前言
記得十幾年前我剛剛參加工作時,學校裏隻有我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沒有師傅指導,隻能通過兩種途徑學習,一是常去書店買書,向書本學習教學經驗,並學以致用,在音樂課堂裏摸索著進行試驗;二是積極參加區裏的教研活動,不放過一切聽課學習的機會。老師們的課堂總能給我帶來很多驚喜,連帶著啟迪與收獲,混雜著反思與鼓舞,這樣的感受在內心裏不斷地翻滾著,升騰著。聽完課後又繼續思考、消化,琢磨老師這樣設計的意圖。課聽得多了,就漸漸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師們總是上唱歌課、器樂課?教材裏的音樂欣賞課為什麼基本沒有涉及?我在整個區裏的教研活動中隻聽過唯一一節音樂欣賞課《龜兔賽跑》,因此,那節課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個現象也深深觸發了我的思考。我利用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動時間向老師們尋找答案,老師們的回答使我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們認為音樂欣賞課不太好上,學生沒有興趣聽,坐不住,所以很多老師平時就直接回避了這個內容,上公開課的時候當然就更不會鬥膽去觸碰這類課型了。而我,因為從小特別喜歡聽古典音樂,所以多多少少影響了我的教學思想和行為。於是,我打算在這個領域摸索一下,看看如何幫助我的學生也和我一樣愛上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