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特色——經典薈萃2
造型生動的明裝飾雕塑
明代建築藝術得到很大發展,其中有大量以磚、石、木、陶等材料製成的裝飾雕刻構件。這種以裝飾為目的的雕刻藝術遍布全國各地,廣泛存在於宮殿、廟宇、祠堂、園林建築以及民間住宅等建築上。
明代建築裝飾雕刻的內容,依據建築的功能不同而包括神話傳說、曆史故事、動物植物以及幾何圖案、吉祥圖案等,大多雕製精細、色彩亮麗。
明代的裝飾雕塑,除建築雕刻,如北京太和殿三層台基雲龍、雲鳳和前後龍鳳石石階,天安門外的華表,明十三陵的華表、石坊以及遍於北部城鎮的石牌坊等之外,最能體現這一時代精神特征並和廣大群眾在精神上保持較多聯係的,是被稱為案頭擺設的小型裝飾雕刻。
這些小型雕塑品製作材料可分為木雕、泥塑、陶塑、磚雕、竹雕、玉石雕、骨角牙雕和果核雕等多種,具有樸素大方、明朗健康、單純簡潔而耐持久觀賞的特點。
從題材內容上看,明代小型雕塑品雖然有些取材於宗教的,但它是作為群眾所熟悉喜愛的帶有傳奇色彩或具有某種優良品性和神異力量的藝術典型而加以再創造的。
更大量的則是取材於當時廣為流行的小說、戲曲或者家喻戶曉的曆史故事、神話傳說,也有不少是以社會生活和自然界為題材的。它們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理想和願望。
最具代表性的是蘇州捏塑和無錫惠山泥人,各有其風格特點。蘇州捏塑具有悠久的曆史。根據宋代《吳縣縣誌》記載:
袁遇昌,吳之木凟人,以塑嬰孩,名揚四方,每用泥摶埴一對約高六、七寸者,價值三數十緡,其齒唇眉發、衣襦襞積勢似活動,至於腦胸按之脅脅。
可見袁遇昌那時就已經是捏塑名匠,他捏塑的泥孩兒,似活似動,神采如生。
泥孩兒早在宋代就很流行,每逢七夕乞巧節,各處都賣泥孩兒。這些泥孩兒用紅綠綢紗裝飾得很美麗,有的還飾以金珠玉翠,富貴人家都要買上一對,價值竟達數千文。當時以蘇州的泥孩兒最為精巧,號稱天下第一。
到了明清時期,這種捏塑技術更為成熟,而且在虎丘盛行起來。《桐橋倚棹錄》記載:
塑真,前明王氏竹林亦工於塑作,今虎丘習此藝者,不止一家。
此後的項天成、項春江等人都是捏塑的名家。他們或擅長塑真人小像,或擅長塑神佛鬼怪像,或擅長人物故事以及花果草樹、禽獸蟲魚等,還有許多表現日常生活內容的題材,均生動異常。
但是,蘇州捏塑的技術主要還是集中在臉譜上,常常運用象征和誇張的手法,巧妙地運用明快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和繽紛的圖案,使人物形象生動、性格突出,妙趣橫生。
如《哺乳》捏塑中,母親哺乳方畢,嬰孩沉沉入睡,母親手執紈扇,似在輕輕拍打,洋溢著小康之家溫馨寧靜的情調,生活氣息濃鬱。
從造型上看,捏塑藝人精心分析了人物的麵部骨骼、肌肉和各部位的紋理特征,在眉、眼、鼻、嘴和腦門部位運用寫實而略帶誇張的手法,外輪廓圓渾、流暢,立體感很強。
從色彩運用上看,捏塑藝人依據凸凹不平的泥胎形狀,塗色勾描,醒目地勾勒出眉、眼、鼻、口和腦門,極具裝飾意味,使朦朧的臉龐上,出現明朗的五官。
在繪製技法上,藝術家還熟練地掌握運用懸腕而畫的技巧,通過手腕的靈活用力,勾描出變化多端而又流利、準確的線條,把人物的經曆、氣質和性格真實地表現出來,賦泥團以生命力。
無錫惠山泥人也是明代享有較高聲譽的民間泥塑。作品大體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大阿福”為代表的玩偶,藝人稱作“耍貨”;第二類是以“財神爺”為代表的偶像,也統稱為“爛泥模模”;第三類是以表現戲曲人物為主的戲文。三類泥人發展的先後順序也大體如此。
據說,惠山泥人為明代劉基所創。當年劉基研究兵法,便捏了泥人來布陣,於是啟發了鄉人,仿而發展成為“耍貨”。
惠山泥人具有造型飽滿健壯、形態生動傳神、色彩鮮豔明亮的特點。當地藝人們所說的“搭搭滿,細細減,色色爆”,可謂是對惠山泥人風格特征的形象概括。
惠山泥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阿福”,這是個純真的兒童形象,確實逗人喜愛,表現出強烈的地方特色。
在製作上,阿福類型的作品除大阿福外,還有如小花囡、如意囡、三胖子等,雖然有大有小,有粗有精,但其基本的藝術手法,都帶有單純、樸實、明快、完整的共同特征,而且都是以模印為主,並在著彩上進行著各種變化。
由於無錫自古以來手工業和商業很發達,舊時的商賈信奉“財神”,因此,泥塑藝人由塑製玩具兼而塑製神像。但供奉財神的人畢竟是少數,因而多是仿照同時期寺廟的偶像捏塑而成。
但是,財神之前的那隻老虎的造型卻是例外。所塑猛虎,形象生動,造型別致,特別是豎起的尾巴,出人意料地做成了螺旋狀,好像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上麵。這種誇張的手法,別有一種雅趣。
相繼出現的泥塑“戲文”,其作品以手捏為主,專門取悅於大人,無論在捏塑上還是在彩繪上都很細致、講究,內容也很豐富,尤其是後來丁阿金製作的“教歌”、 “漁家樂”等。
除“戲文”內容外,還有以美女背娃娃、蘇州娘姨、漁樵耕讀等風俗故事為題材的,在表現手法上著重於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奇特巧妙的造型上,施以大紅大綠對比強烈的色彩,或施以細致淡雅的調和色,使人物更加傳神生動。
如果把惠山泥人與後世泥人張的作品相比,泥人張注重寫實,惠山泥人則偏於誇張、變形,形成南北兩種鮮明對照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