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魔幻電影最依賴的電影科技在中國剛剛邁進小學,而好萊塢可能都已經拿了好幾個博士學位。這種比較其實不公平,但他對未來的電影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在同樣的市場上競爭,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優勢,有我們自己對本土觀眾情感的理解,這種優勢要發揮,我們有劣勢要學習,盡量去接近他們的標準。
烏爾善的這部影片深受好評,主要特效盡其逼真,在美學上也有創新。
而這個對中國電影的技術發展頗有實踐與信心的新導演,其新作《鬼吹燈》已在下半年開拍,投資在1.5-1.8億之間,全3D拍攝,又是一場全新有中國特色的新題材探索。
寧浩
《黃金大劫案》的風格化成長'
2006年寧浩導演拍攝的小成本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廣受業內外好評,並榮獲多項導演大獎,令其成為炙手可熱的青年新銳導演。2009年執導上映的《瘋狂的賽車》以1千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又被稱為新生代的“鬼才導演”。
兩部“瘋狂”,將寧浩電影青春期的荷爾蒙爆發,肆無忌憚,表現遺盡。他本人也在遵守表達尺度下盡可能混不吝,盡可能的打擦邊球,相信這也是觀眾對兩部“瘋狂”有相當觀影快感的主要原因。
而就在2012年的《黃金大劫案》中,影片偽滿洲國的故事背景,小東北的人物設定,親情、友情、愛情一個都不能少的要逐一失去——這些對寧浩來說,都是自身成長思考的投射。
一部《黃金大劫案》令寧浩從單純的情節編織,逐步轉向在主流商業敘事架構下,塑造人物,剖析人性,逐步通俗的風格。嚴格意義上,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內地還未有一個導演從個人風格到主流成長角度,比擬好萊塢主流電影的。而寧浩至少是眾多中國導演裏最接近的一個。
從《黃金大劫案》開始,寧浩要踏上商業化主流敘事下建立普世價值的漫漫長路。
而在特效這一方麵,寧浩用了很多matte painting技術來營造日據時期的房屋風格。但也有評價寧浩的片子比較糙,特效做得實在太差,媒體有稱為趕檔期,倉促而為之。不過無論如何,他還是一個有創意、有思考、大膽為之的導演。
目前寧浩導演沉寂許久的《無人區》確定公映時間為12月3日。
瘋狂語錄:“我們要用真金白銀做出大片品質,雖然是首次特效占用片比超過70%,但我們玩特效玩場麵玩細致,玩得不亦樂乎。”
——2012《黃金大劫案》新聞發布會
侯孝賢
十年磨得“聶隱娘”'
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常常給人印象是一個樸實無華的鄉下老頭。年過半百,作為一個電影人“世界級大獎該拿的都拿過”,如今除去忙碌台灣各種電影協會與電影節的行政工作,手頭導筒依然閑不住。
1947年出生的侯導,拍片事業嫻熟中更增添了幾分入世情節,欲將籌備近十年的《聶隱娘》推上大銀幕。據知,影片投資9000萬,是侯孝賢從影以來最大製作的作品。而此次因為籌備時間長,又是他首次執導武俠片,它也成為華語電影圈中,繼王家衛《一代宗師》後最受期待的武俠作品。
而拍片一向認真細致的侯導,為了完整再現唐朝景象,侯孝賢研讀《資治通鑒》、《新唐書》、《舊唐書》等典籍,把從南北朝到隋唐的社會風俗史、節度使官階形成、胡化漢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遣唐使和唐朝之間的關係都梳理了一遍,差點成了唐史專家。消息稱該片另有特效製作會占據不少製作時間。而這對於以往作品風格重“悲情”、“文藝”、“長鏡頭”的侯導演來說,可謂顛覆不小,挑戰激情開打戲,連侯孝賢自己都稱,“這次要讓大家看得懂”。
瘋狂語錄:“永遠自己給自己找難題。”——《侯孝賢電影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