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即位後,孝莊文皇後知道,多爾袞羽翼豐滿,廢帝自立,易如反掌。一旦生變,不但自己母子性命難保,連大清江山也可能斷送在八旗內亂之中。因此,她變鵲橋暗渡為明媒下嫁,嫁給了多爾袞,可說是明智之舉。不出兩年,多爾袞病逝。福臨再無後顧之憂。
王鼎一心為民排憂解難
清代克己奉公的典範人物,除了孝莊文皇後,還有一個叫王鼎的人。他一生一心為公,憂國憂民,為民解困,做了不少好事。
王鼎是清代陝西蒲城人。曆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讀學士、禮部戶部吏部等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等職。
王鼎為整飭吏治,剛正不阿,不徇私情。他在刑部任職,先後深入九省,審理過30餘起重大疑案,使貪贓枉法者均被懲處,冤假錯案得以平反。即使封疆大吏直接插手,相互勾結的人為錯案,也照查不誤。
浙江德清徐仉氏與前房兒子通奸,為滅口殺死兒媳徐蔡氏一案即為典型。仉氏奸刁,買通各級官吏、仵作獄吏,造成各級官員互相包庇,雖3次開棺驗屍,皆無結果,直拖延3年之久不能結案。
王鼎複審此案,經過艱苦訪查,弄清了受賄網,涉及巡撫一人、知府4人、同知兩人、知縣4人以及許多縣吏、仵作等,案情真相大白於天下,“浙人頌為神明”。他鏟除時弊,執法如山,顯示了錚錚鐵骨。
王鼎本人從不依人上爬,堪為自律表率。同鄉同族王傑時任宰相,他從未讓王傑助已升遷。
王鼎要求子女族人甚嚴。他的兒子回陝西參加考試,他唯恐利用權勢不法行事,叮囑兒子考前不許“見客”“見長官”。跟隨家人“勿上街”,力杜嫌疑,以正自身,要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
王鼎關心國計民生,理財有方,被譽為嘉慶、道光時期的理財能手。
1827年,新疆張格爾在英國殖民主義支持下,發動叛亂,攻城略地,割據一方。清代朝廷發兵討伐。王鼎均衡度支,保證了軍需,卓有貢獻。平叛後得到賞戴花翎,繪像紫光閣的殊榮。
王鼎在整頓天津長蘆鹽務,兩淮鹽政上,采取一係列有效措施,促進了鹽商經營,扭轉了鹽課拖久危局,保證了朝廷財政收入。
王鼎對教育、社會公益異常關心。他一生視學江西,主持鄉試、會試多次,所得多奇傑士。任江西學政,常入基層督查,垂刻《朱子小學近思錄》、《六事箴言》等,充實教學內容。他還曾為蒲城堯山書院捐款,以供經費。他為倡辦義倉、義田,對地方多有捐助,誠心感人。
王鼎克己奉公,憐恤民苦。在治黃工程中,以74歲高齡,親臨工地指揮。
在當時,黃河從河南開封附近的祥符決口,禍水橫流,奔騰不羈。一些昏庸的官吏,置人民死活而不顧,主張遷省城以避水禍。
王鼎聽說以後,非常氣憤。他慷慨陳詞,力排眾議,並積極采取措施,保守危城。此時,開封城下,四麵被水,危在旦夕。74歲的王鼎抖擻精神,親率官吏,日夜巡護城池。
堵河工程開始後,王鼎又不畏艱辛,駐紮在工地,和民役一道露飲星宿。他晚上操勞,經常通宵達旦,白天疲倦時,就躺在轎子中休息片刻。治河6個月之久,多次返回省城可是沒有在行館就寢。在王鼎的督察指揮下,黃河堵河工程終於按期竣工,終保危城開封無恙。
鴉片戰爭爆發時,抗戰派報國無門,投降派畏縮不前。王鼎對此目不忍睹,氣憤至極,當著道光皇帝怒斥穆彰阿等賣國行為,並建議道光皇帝起用林則徐禁煙。
由於道光皇帝沒有及時采取對策,王鼎報國無門,積憤難消,決心以死打動道光皇帝。他關門自草遺疏,再度苦諫道光皇帝起用林則徐抗敵保國,譴責穆彰阿誤國害民。遺書疾呼:
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
王鼎書畢,置遺疏於夾衣衫中,懷著滿腔悲憤,在圓明園寓邸中自縊屍諫。王鼎去世後,林則徐在戌途中驚悉噩耗,痛失知音,寫下“傷心知己千行淚,灑向平沙大漠風”的詩句。
王鼎的去世,也激起了陝西蒲城的紳士、鄉親們的崇敬之情,人們報陝西巡撫奏請道光皇帝,將他埋在故裏。時至今日,蒲城的人們還在相傳頌著王鼎一心為公的事跡。
[旁注]
仵作 舊時官府中檢驗命案的人。仵作的工作是替官員翻弄屍體,防止弄髒官員的手。由於檢查屍體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封建思想嚴重,因此一般在檢查屍體的時候由賤民或奴隸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類似於法醫的性質。
鹽政 即鹽業行政。它是整個國家行政的組成部分。遠古時代,鹽與百物同等,官不統製。夏商周三代始在產地設虞衡之官,掌其政令,加以管理,許民以時采製。主管部門依據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對鹽業工作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活動。
巡撫 又稱“撫台”。明清時期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銜,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