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執銳——軍事武器
我國古代兵器在祖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中,積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冊。每一頁都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每一篇都敘說著石斧銅戟、金戈鐵馬的赫赫戰績。
弓箭和弩是我國古代冷兵器中的重要發明,前者既是生產工具又是武器,後者則是盛極一時的新式武器。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的國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火藥被發明後,很快用來製造熱兵器,包括炸彈、飛雷、火銃、地雷等,這些武器,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古代冷兵器發明創造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打擊係統、熱動力機械係統和現代技術殺傷手段,在戰鬥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
我國古代冷兵器中的弓箭和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了不起的發明。在曆史上,弓箭具有生產工具和武器的雙重作用,弩則是盛極一時的新武器。
弓箭,是我國古人常用的一種工具和兵器。弓箭的最早發明者在我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發明者究竟是誰,是什麼時候製造出弓箭來的,古書上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伏羲創造出的弓箭,也有的說弓箭是黃帝發明的,還有的古書說是後羿發明了弓箭等。
其實,據考古學家考證,這些說法都不準確,因為從挖掘出的文物來看,科學家們認為,弓箭問世的時間,比這些傳說中的人物還要早得多,在我國可以追溯至兩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
從各種古籍和出土的文物上可以看出,人類發明的最早的弓箭樣子很簡陋,是用一根樹枝或者一根竹子,把它彎起來就是弓箭的弓體,用植物的藤或者動物的筋做弦。
這種最原始的半月形的弓箭,由於弓體已經彎曲到了很大的程度,所以發射出來的力量很小。
後來,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把弓體改為“弓”形,使弓箭的中間部分凹進去,不上弦時弓體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就可以儲備更多更大的力量,增大弓箭的殺傷力。
科學家們從金文、甲骨文的“弓”字來源於返曲弓的形狀推測,可見它的發明和使用比它的文字出現還要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學家們在山西省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裏發現了那時打製的石箭頭,可以想象我國製造弓箭的曆史有多麼久遠!
至東周時期,我國的弓箭製造有了很大的提高。很長的時間之內,弓箭都是兵家、獵戶手中的重要武器。
弓箭在使用時需要一手持弓箭,一手拉弦,因此影響了射箭的準確度。
為了克服這些不足,我國古代人借鑒用於殺死獵物的原始弓形夾子,產生了製造弩的最初想法,即在弓臂上安上定向裝置和機械發射體係,命中率和發射力大大提高。就這樣,比弓的性能更加優越的弩誕生了。
由此看來,弩就是裝有臂的弓。它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常規武器,顯然是由弓演化發展而來。
弓箭的使用在我國至少已有兩三萬年的曆史,弩作為我國軍隊的常規武器則有2000多年的曆史。從保存下來的有關弩的詳細描述看,最早的弩是一種青銅手槍式,其頂部的設計屬於周朝早期。
據《事物紀原》記載,弩是戰國時期楚國馮蒙的弟子琴公子發明的,“即弩之始,出於楚琴氏之也。”
在長沙楚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製造得相當精巧的弩機。它外麵有一個匣,匣內前方有掛弦的鉤,鉤的後麵有照門,照門上刻有定距離的分劃,其作用類似現代步槍上的標尺。
匣的下麵有扳機與鉤相連,使用時,將弓弦向後拉起掛在鉤上,瞄準目標後扣動扳機,箭即射出,命中目標。弩的發明是射擊兵器的一大進步。
我國古籍中關於弩的記載很豐富。《呂氏春秋》記述了青銅觸發裝置的精確性,它是我國人在發展弩方麵取得的成就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
青銅觸發盒嵌入托中,在它的上麵有一個槽,放弓箭或弩箭。弩的觸發裝置是一個複雜的設備,它的殼,包括在兩個長柄上的3個滑動塊,每件都是用青銅精鑄而成的,機械加工達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精確度。
戰國時弩機的種類就比較多了。如夾弩、庾弩是輕型弩,發射速度快,通常用於攻守城壘;唐弩、大弩是強弩,射程遠,通常用於野戰。
據《戰國策》記載,韓國強弓勁弩很出名,有多種弩皆能射600步遠。《荀子》也載有魏國武卒“有12石之弩”等事例。
弩的發明、製作和使用,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公元前341年,齊、魏兩軍在馬陵展開大戰,即著名的“馬陵之戰”。孫臏指揮齊軍埋伏在馬陵道兩側,僅弩手就有近萬名。當龐涓率魏軍經過此地時,萬弩齊發,魏軍慘敗,龐涓自殺身亡。
弩的數量也很可觀。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有50000名弩射手。公元前177年,漢文帝手下的弩射手數目與秦相差不多。但這並非意味著在當時隻有幾萬副弩。
據《史記》記載,約在公元前157年,漢太子劉啟掌管有幾十萬副弩的軍火庫。這就是說,2000多年前,我國人已經有了成批生產複雜機械裝置的能力。
有學者認為,我國弩的觸發裝置“幾乎和現代步槍的槍栓裝置一樣複雜”。
漢代弩的製造有了進一步發展,並逐步標準化、多樣化,不但有用臂拉開的擘張弩,還有用腳踏開的蹶張弩,但通常用的是6石弩。
漢代格柵瞄準器的發明並很快用於弩上,進一步提高了弩的命中率。這些格柵瞄準器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和現代的照相機和高射炮中的有關機械裝置類似。
三國時期,諸葛亮還曾設計製造了一種新式連弩,稱為“元戎”,“以鐵為矢”,每次可同時發射10支弩箭。
弩是分工製作的,已發現的大多數弩的觸發裝置上都有製作者刻的名字和製造日期。弩的致命效用的原因之一是廣泛采用毒箭。而且由於瞄準好的弩箭能夠很容易地穿透兩層金屬頭盔,所以沒有人能抵擋得住。
在以後的各朝代中,弩作為一種重要的兵器仍備受青睞,並得以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
北宋時期,有人敬獻給皇帝的一種弩,可以刺穿140步開外的榆木。還有一種石弩,它可用連在一起的兩張弓組成,需幾個人同時拉弦,可一齊射出幾支弩箭,一次即可殺死10個人。
宋代的手握弩可射500米遠,在馬背上時可達330米遠。
連發弩克服了裝箭的困難,可以快速連射。弩箭盒安裝在弩托裏的箭槽的上方,當一支弩箭發射後,另一支馬上掉到它的位置上來,這樣就能快速重複發射。100個持連發弩的人,在15秒內可射出2000支箭。
連發弩的射程比較短,最大射程200步,有效射程80步。
連發弩在明神宗時已廣為流傳,有不少樣品至今仍保存在博物館中。自明代以後,隨著火藥大規模的應用在戰場上,熱兵器逐漸取代了弩的地位。
[旁注]
後羿 後羿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帝堯之時,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把土地都烤焦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於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去除人民的苦難。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頃刻間10個太陽被射去了9個。
金文 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鍾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做“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
照門 是槍的瞄準裝置的一部分。通常位於表尺上,與準星相互構成瞄準基線,用以瞄準。缺口式照門有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數種。覘孔式照門一般為圓形孔。它們各有優缺點。
馬陵之戰 是戰國時期,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時的損失,進攻弱小的韓國,使其向齊國求救而引發的一場齊魏戰爭。時間是公元前341年。齊國大獲全勝,並援救了趙、韓兩國,使得其威望上升,國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稱霸東方。
劉啟 (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恒的長子。西漢第六位皇帝,諡“孝景皇帝”。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勤儉治國,發展生產,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漢武帝的過渡。
連弩 又稱“諸葛弩”,相傳為諸葛亮所製,可連續發射弩箭。但由於連弩用箭沒有箭羽,使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而且木製箭杆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明代以後,由於火器迅速發展,弩便不再受重視。
[閱讀鏈接]
在三國鼎立的期間裏,蜀漢的軍事科技是三國之冠。由於蜀漢一直處於劣勢,形勢逼迫蜀漢必須要造出精良、先進的武器以抵禦、戰勝 較強大的敵人。很多種武器跟工具都是基於這些原因而被發明製造出來的,如諸葛亮發明的“元戎弩”就是一例。
除此之外,蜀漢還有一種“側竹弓弩”。當時的東吳人很喜歡蜀漢的側竹弓弩,但不會製作,後來當知道俘獲的蜀漢將領中有人會製作後,就立即令他們製作。可見,側竹弓弩也是蜀漢擁有的先進武器之一。
古代熱兵器發明創造
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火藥用於軍事行動,從此揭開了古代兵器發展史上熱兵器的新篇章。
火藥發明以後,至遲到10 世紀時,我國已經開始用火藥來製造熱兵器,包括炸彈、火焰噴射器、葫蘆飛雷、火銃、地雷等。這些武器,在當時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唐末宋初開始出現了火藥火箭和火藥火炮。宋真宗時的神衛水軍隊長唐福和冀州團練使石普,曾先後分別在皇宮裏做了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藥武器,受到宋真宗的嘉獎。
從此,火藥成為宋軍必備裝備。北宋朝廷在首都汴京建立了火藥作坊,是專門製造火藥和火器的官營手工業作坊。
金世宗大定年間,陽曲北麵的鄭村有個以捉狐狸為業的人,名字叫鐵李,他製造了一種陶質的下粗上細的“火罐炸彈”,把火藥裝入罐內,在上麵的細口處安裝上引信。這種“火罐炸彈”並不如現在的炸彈的殺傷作用,僅是製造轟鳴聲。
獵人在捕野獸時點燃引信,“火罐炸彈”爆炸發出巨大聲響,把野獸嚇得四處亂竄,有的就會跑入獵人預設的網中。這種“火罐炸彈”,就是現代金屬炸彈的雛形。
震天雷是北宋後期發展的火藥武器,身粗口小內盛火藥,外殼以生鐵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時根據目標遠近,決定引線的長短。引爆後能將生鐵外殼炸成碎片,並打穿鐵甲。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炸彈。
震天雷用生鐵鑄造。有4種樣式:罐子式、葫蘆式、圓體式和合碗式。其中罐子式震天雷,口小身粗,厚約7厘米,內裝火藥,上安引信。用時由拋石機發射,或由上向下投擲,殺傷人馬。
1221年,金兵圍攻蘄州時,大量使用了震天雷。1213年河中府之戰,以及1232年南京戰役中,金兵在進攻過程中都使用了震天雷。
從陶罐炸彈到金屬炸彈的研製,我國的發明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現代戰爭中,火焰噴射器在戰場上大顯身手,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把火焰噴射器看做是一種戰爭中能不斷噴射火焰的武器,那麼它是我國人發明的。
我國是最早使用石油的國家,早在漢代,人們便發現了石油的可燃性。開始時,人們隻是用石油點燈,認識到用石油“燃燈極明”。在實際應用中,進而了解了石油的其他特性,把它用作潤滑劑、黏合劑、防腐劑等,甚至將它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