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不是個陷阱
專欄
作者:五嶽散人
最近被炒得火熱的比特幣這幾天翻雲覆雨一樣漲跌,然後大家都有點兒拿不準,這東西到底是一種貨幣呢,還是一個新的騙局?
關於這東西大概我兩年前就知道了,也多少知道一些原理,比特幣是利用某種算法通過計算機產生的一組代碼,當用戶按照算法成功計算解題時就有可能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網上俗稱“挖礦”。而比特幣的上限數量和達到上限的時間已被設計者設定為固定值(在2140年達到2100萬數量上限),算法會根據當前已產生的比特幣存量來動態調整算法的複雜度,以嚴格控製比特幣的生產速度。已經產生的比特幣越多,算法就越複雜,挖礦的難度也就越高。簡言之,基本上就是根據一些算法來生產比特幣,想得到這個東西就需要有專門的計算機、下載一些程序,比特幣就從虛無中被挖出來了。
據媒體報道,這種虛擬貨幣在三年內已經增值了5000倍,儼然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貨幣”,甚至在四川蘆山地震中,壹基金也收到了以比特幣形式的捐贈。
可我一直沒買賣過,主要是有一些擔心。估計您跟我一樣不是金融方麵的行家,隻是生活在這個社會裏多少有那麼點兒常識。根據我個人的常識判斷,這個東西有幾個不太靠譜的地方。首先就是單個比特幣數量有限,據說隻有2100萬個,這個數量肯定無法支撐全世界的經濟總量,據說這個貨幣是無限可分的,分出來就是十倍、百倍的供應量,可人間的實體經濟不會跟著固定多少倍的貨幣量走,那就成計劃經濟了。
另外一點就是貨幣的本質看不清。雖說教科書上都說“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這個特殊也就是作為中間介質的特殊,而不是貨幣本身是商品,哪怕是炒彙也基本上背後有實體經濟支撐。這東西與黃金不一樣,黃金是有開采成本、實用價值的,比特幣是有電費之類的成本,但本身沒有實用價值,從而變成了本身就是一種商品,還是沒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商品。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用其它貨幣買到手,然後再用作很小範圍的支付,而這些可以支付的地方,本身還要再進行一次兌換才能得到現實中的現金當一種貨幣純粹成為了商品,然後多出來一次兌換過程的話,我不知道這到底算是貨幣還是純粹的概念了
如果說前兩點都有解釋的話,第三點我認為是比特幣的致命傷,那就是咱們中國人插手了。我們知道,對於投機這件事咱們這裏總是不乏其人的,尤其是在目前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而對房地產大家又未必放心的狀態下,比特幣這種具備足夠稀缺性的東西,也就成了炒作的對象。實際上在比特幣大漲的時候我調侃過這個市場裏有“中國大媽”的身影,“中國大媽”是某種特指,指的是中國的市場投機者。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甚至都不知道其中真的有中國大媽的存在,幾天之後暴跌的新聞出來,才證明了我的判斷。
比特幣是不是個好東西?從道理上來說,這是個前所未有的產品,它具備著安全性、抗通脹能力、無中心的特點,世界上到目前為止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貨幣形態。但重點在於這是個早產兒,隻有在某些特殊的時代到來之後,比特幣才能成為真正的貨幣,比如說世界經濟完全統一,甚至連國家的形態都基本消失——至少像歐盟那樣,比特幣才能大行其道,不然的話沒有幾個政府會允許這樣一種超出自己管理的貨幣形態存在著。
有人說比特幣是一種顛覆現有社會形態的東西,是真正的自組織、無中心的貨幣,通過這種革命性的貨幣形態,我們可以顛覆掉目前的金融體係,使得社會進化到某種新的形態。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很難說,我隻是篤信一個真理:有人在炒作、尤其是國人在炒作的時候,至少目前不是入市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