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他的親生兄弟都告他,這堂哥一定隱瞞了財產,要不然,他怎麼那麼爽快就把店交給我了呢?說不定還有油水,許金也趁機誣告許鈇,說他暗自侵吞父親許汝弼的財產。
街坊鄰居看不過去了,說,我們親眼目睹,許家商鋪是在你手裏發展壯大的,你叔叔的屍骨是你收回的,你兩個弟弟是你養大的,他們家的財產大部分都應歸你才對。
鄉親們也紛紛站出來,說家鄉的父老鄉親都能幫他講話,那兩個混小子隻有敗家的本事,你千萬不能把你叔叔的家產留給他們。
許鈇一貫老實本分,覺得人生在世,名聲最重要。雖然,兢兢業業為叔叔家操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是叔叔讓我出來磨練的,我是替他經營的,不應該擁有他的財產。何況,家醜不可外揚,也免得後人說我以大欺小,隻要親友能夠理解就行了。於是,把自己原有的股份也讓了出來,隻當許金手下的一個夥計,靠著微薄的薪金勉強度日。
從一個老板變成賬房先生,然後變成個夥計,兩弟弟還看他不順眼,幹脆回家吧!家裏還有賢妻和孝順兒女。許鈇的妻子汪富英見丈夫落魄而歸,沒有一點抱怨,反而安慰他,說他行得正坐得端,既然有一技之長,不如自己行商。於是拿出嫁妝給許鈇當生意資本,還幫助丈夫料理雜務。
但是,兩個弟弟沒有理解他,還總認為他父親的財產,處處刁難。許鈇倍感傷心,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視力漸漸下降,最後雙目失明。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教育自己孩子,讓他們做人誠信為本,處處要為他人著想。告訴他們,做生意隻是錢財的需要,讀書多了才有大出息,把錢財看作身外之物,隻有知識才學是自己的。
兒子許國從小體弱,曾經大病七天昏迷不醒,後來又掉到水中差點淹死了。他對這個兒子格外痛惜,七歲的時候就教他認字讀書寫文章,沒失明的時候,帶著兒子到處遊曆,給他講為人的道理,鼓勵他勤學上進。天冷的時候,饑寒交迫,裹在被子裏還要他背誦課文。
許國也不負父親的期望,十八歲那年便考中了秀才,三十九歲考中進士。後曆任內閣二輔,代理首輔,少傅,太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終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重臣。而許鈇也被誥封為五品銜。
而許鈺、許金兩人爭得了財產卻不會經營,隻會大手大腳花錢,很快耗盡家產,催垮了身體,兩個人沒到中年就死了。許家的親朋好友都說:“‘善者生財,惡者敗財’,真是天理昭昭,疏而不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