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無妨,我正想與書生們聊聊。”汪應浩示意賬房住口,讓兩人坐下,這才對他們說,“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再議論那些毫無意義,應該探究些學問才是。”
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末尾,即使他是大掌櫃的,兩個讀書人也有幾分輕視。難倒天下才子的題目,他還能了解多少?除了懂得賣鹽,他還有什麼學問?
一個書生首先發難,問:“掌櫃的,考題中說‘夫此四公,皆所謂豪傑之士,曠世而見者。’指的是誰?”
另一個連連點頭:“對對對,我們正要請教。”
汪應浩毫不猶豫地回答:“題中被稱為‘曠世而見’的四位‘豪傑之士’,乃指張載、楊時、陸九淵和許衡。”
呀,我們查了許多書才知道的問題,這個生意人居然也知道,真有學問嗎?我們不知道的他能知道嗎?於是真心求教:“掌櫃的,其中涉及許衡的話,即所謂‘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的典故出自於哪裏呢?”
“典出元儒劉因《退齋記》。”汪應浩見他們將信將疑,吩咐一個夥計到後堂取出書來,順手翻看,果然就在其中。
兩人大吃一驚,趕緊下座朝他鞠躬敬禮:“哎呀,晚生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
賬房抬起頭來,對他們說:“你們問的,還都是天下都傳遍的考試大案,就是其餘考試,掌櫃的也能知道論題始末出自哪裏。”
“真的嗎?”
兩人不相信,爭相提問,從他們的小試開始,隻要問到論題,汪應浩不僅能回答出自於哪一本書,還能說出句子在哪一頁哪一行。
屢試不爽,兩人大驚:“掌櫃的,神了,百無一謬啊。”
賬房為之洋洋得意:“當然神了,你們不知道,我們老板自幼博覽群書,日誦千言,即使現在棄儒從商,也雅善詩文,宿士才人,都來求教……”
一個書生連連點頭:“老板原來學有根祗,如果參加科舉考試,還能不高中狀元麼?”
汪應浩搖搖頭:“可惜呀,家有厚望,命運不濟,終究其要,隻為解悶而已。不說了,不說了,送客——”
兩個讀書人心生慚愧,走出大門,又折回身來,對汪應浩鞠躬求助:“汪掌櫃,您如此博學多才,令人仰慕,能否賜字一幅,以作我們求學的座右銘?”
“不敢不敢,”汪應浩謙虛地說,“本人才疏學淺,適才不過是班門弄斧,哪能為你們題字留念?”
兩人再三要求,不肯離去,賬房又在一旁將紙筆備好,他隻好提起筆來,寫下了這樣幾個字:“好讀書不如好讀書。”
兩人拿起紙張一看,那字龍飛鳳舞,有大家氣度,可是兩個“好”字,讀音不同,如何辨識?賬房笑道:“要讀準音好辦,想想,掌櫃是好讀書還是好讀書呢?”
書生們大笑而去。